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34458.html前言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几乎每个家长都碰到过半夜孩子发热手无足措的时候,到底多少度算发热?孩子为什么发热?孩子发热家长该怎么做?一系列爸爸妈妈最关心、最需要学习,但却又是误解迷思最多的问题在脑中盘旋,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
一、到底多少度算发热?
根据年《中国0到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定义:发热指体温升高超出1d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为临床中为了方便工作,通常采用腋温≥37.5℃定义为发热。换句话理解: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平常基础体温低,即使没有达到37.5℃,但体温1天中的波动超过了上限且伴随有不适症状,也是可以按发热对待的。
★注意: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测体温时一定要排除这些外界因素前提下再判定是否发热。
dvdf
二、什么是低热?什么是高热呢?
临床工作中,总是有家长孩子都已经39度多了还说孩子是低热,今天我们就来准确认识一下发热的分度(腋温):
(1)低热37.5~38.0℃;
(2)中等热38.1~39.0℃;
(3)高热39.1~40.0℃;
(4)超高热40℃以上。
dvdf
三、哪些原因会引起孩子发热呢?
?(1)感染性发热
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感染、巨细胞病*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
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
?(2)非感染性发热
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近年随着链球菌感染被及时控制,风湿热现已较少见。其他引起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韦格恶性肉芽肿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
组织破坏或坏死恶性肿瘤,以白血病最常见,其他有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经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内出血吸收过程、血管栓塞等。
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产热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散热减少见于广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包裹过多等。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患如颅骨损伤、大脑发育不全、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暑热症、中*性脑病、脑炎后遗症及间脑病变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其他药物热、药物中*(如水杨酸、阿托品)、输血或输液反应、高钠血症(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炎性肠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dvdf
四、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1.推荐测量腋温:相对于肛温和口温,腋温更安全孩子更容易接受。
2.可选择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或耳温枪: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但一定要定期检测准确性);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4.需测量足够时间: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
5.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之后,其体温轻度上升,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
五、孩子发热家长该怎么做?z
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5.温酒精拭浴:不推荐!
dvdf
六、什么时候该用退热药呢?又该如何正确选择退热药呢?
1、一般在体温达摄氏38.2℃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要间隔4~6小时。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热。
2、退烧药的剂型很多,包含片剂、水剂、栓剂和针剂,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适当的剂型。但打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除非过高的体温,一般不建议用。
3、根据年《中国0到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h。≥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6~8h,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而其他例如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退热药不建议用于儿童。
dvdf
七、什么医院呢?
在孩子出现发烧的症状后,除了要给孩子量体温外,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发了烧,依然能像平时一样吃饭、玩耍,家长就可以长出一口气了,因为这样的孩子多半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医院:(1)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本次发热用药后退热效果不明显者;(2)发烧并剧烈的咳嗽、呕吐、呼吸困难、腹痛、皮疹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3)烧已经退了,孩子仍然委靡不振;(4)发烧伴随脱水;(5)6小时以上没有小便。
另外,5岁以下的婴幼儿,高烧时容易诱发惊厥,因此退热很重要。
dvdf
八、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
[证候]:发热轻,但恶寒重,头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主方]:用荆防败*散加减。
?
[证候]:身热较著,微恶风,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主方]:银翘散加减。
?
[证候]:多见身热,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小便短赤,大便溏。舌红苔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
[证候]:多见恶寒渐轻,身热增重,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唇色深红,咳嗽咽痛,大便干,小便*,舌红苔薄*或拜,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肌,清泄里热,
[主方]:柴葛解肌汤加减。
?
[证候]:壮热面赤,汗出恶热,咽痛,烦渴引饮,口舌干燥,便秘,脉洪大有力。
[治法]:清气泄热,通腑
[主方]:白虎汤加减。
dvdf
九、发热的中医特色外治法
中医外治疗法在小儿发热的退热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退热效果较迅速;同时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较好。
?(一)中药药浴法:
是小儿急性发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中医外治法,常用有全身洗浴法和足浴法。中药药浴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疏通经络功效。
全身洗浴法:青蒿、白薇适量煮沸后过滤,待药汁温度适宜时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微汗出。
足浴法:用老生姜适量,煮水泡脚。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以水没至脚踝以上为宜,至全身微汗出为止。
?(二)推拿疗法:
根据患儿病情辨证选穴,达到疏通经络、疏风解表、解肌散热的功能。常用穴位如下:
?
[位置]:无名指指腹。
[操作]:从无名指指根推到指端,~次。
[功效]:清肺热。主治伤风感冒,咳嗽气喘。
?
[位置]:食指指腹。
[操作]:从指根向指端直推为清法,习惯称为平肝。~次
[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主治伤风感冒,透发斑疹,惊风、夜啼等。
?
[位置]:前臂尺侧小指一面,从肘弯到至腕横纹。。
[操作]:用食、中指自肘推向腕部,~次。
[功效]:清热通腑。主治感冒发热,壮热不退,便秘,积滞等。
?
[位置]:前臂正中,从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
[操作]:用食、中两指指腹自腕推向肘。连拍带推称打马过天河水。~次。
[功效]:清心除烦,退热发表,镇惊安神。主治感冒发热,口舌生疮,烦躁不寐。
?(三)刺络放血疗法:
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体表特定穴位如:十宣、少商,或点刺耳尖放血,达到疏风驱邪,清热泻火功效,促使热随血泄。
医院儿科在治疗小儿发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中医中药为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口服中药(中草药、免煎颗粒),配合中药外洗,小儿推拿,内外法并用,疗效显著,让孩子少用抗生素,少输液!
最后再叮嘱宝妈宝爸们,宝宝发热的时候一定要多饮水、清淡饮食,更有助于病情缓解!
文稿:武进华
编辑:拓晓萍
审核:谢晓丽
个人简介
武进华:女,研究生学历,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儿科主治医师。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年本科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专业,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多年的理论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往医院工作2年,对急、危、重症的抢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曾成功抢救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2例,小儿惊厥20余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数例,参与抢救中*性脑病、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败血症、重症肺炎(塑型性支气管炎)、有机磷中*、一氧化碳中*等危重症多例。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并举的行医宗旨,对于儿童保健、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擅长于运用中医内治、外敷及小儿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如小儿发热、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心肌炎、厌食、腹泻、便秘、腹痛、遗尿、肾病、紫癜、抽动症等疾病。
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参编书籍1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论文曾被年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医学分论坛收录。
坐诊时间:每周一、二、四、五、六全天。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