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诊疗概要第五节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技术方药篇一、常用中药
鸡血藤——养血活血,蠲痹止痛
鸡血藤又名血风藤、红藤、活血藤、大活血,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等的藤茎。性温,味苦、甘。具有养血活血、祛瘀舒筋止痛之功。临床常用于血虚、血瘀之痹证。
本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其称谓:鸡血藤“每岁端阳日携带釜甑入山斫取,熬炼成膏,泡酒饮之,大朴气血……鸡血藤胶治风痛湿痹,性活血舒筋。”后世据此制成鸡血藤膏,主治血不养筋而致的筋骨痠痛、手足麻木。《饮片新参》曰:鸡血藤能“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鸡血藤酊剂给大鼠灌胃(40%,0.5毫升/克)对甲醛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朱良春认为,痹证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鸡血藤既能活血通络,又能滋养经络血脉,切中病机,能达到蠲痹止痛之目的。故此药为治痹证必备之药。对风湿病,肢体麻木痹着,筋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者,重用鸡血藤30~60g,加入炒赤芍药、炒白芍药、地鳖虫、露蜂房、炙全蝎、炙蜈蚣等;寒湿盛者,可加入川桂枝、制川乌、独活;关节红、肿、热、痛,湿热盛者加用忍冬藤、寒水石、老鹳草。以鸡血藤为主药治疗肩周炎、骨关节退行性变、血管痉挛性头痛、面神经麻痹等症,尤其擅用该药治硬皮病。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水肿、硬化、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称之“皮痹”。其发病多因素体气血不足、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寒湿邪乘虚而人,以致营卫不和,气血滞凝于皮肤、经络、血脉之间。鸡血藤正具有养血活血、舒筋通络之双重功效,用之甚为合拍。
〖附〗大血藤:亦称血藤、血通,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能活血祛风、强筋壮骨,清热解*。论养血,鸡血藤优于活血藤;论活血,大血藤胜于鸡血藤。对血虚而兼瘀者,两药并用,相得益彰,补血而不滋腻,活血而不伤气。《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中药志》和《湖南药物志》均载其治“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用于风湿痹痛,常与鸡血藤、威灵仙、牛膝等配用。
鹿角胶——补血益精、温通督脉
鹿角胶,又名白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味甘、咸,性温。入肝、肾、督脉。功能补血益精、温通督脉。
《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胶“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女血闭无子,止痛安胎。”《本经逢原》:“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胶力稍缓,不能如茸之力峻耳。……茸有交通阳维之功,胶有缘合冲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阳,不能除寒热惊痫;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脉而治羸瘦腰痛;非辅当归、地*,不能引入冲脉而治妇人血闭胎漏。”著名的阳和汤、龟鹿二仙胶即以鹿角胶生精补血、温通督脉。
临床上,对腰脊变形的脊柱型类风湿或腰间盘突出症等常龟、鹿二胶合用,疼痛有瘀者加炙山甲通督开瘀,疗效满意。久痹骨弱虚羸可嘱其长服鹿角胶丸:鹿角胶克,鹿角霜、熟地*各克,牛膝、茯苓,菟丝子、人参各60克,当归克,白术、杜仲各60克,炙虎胫骨(编者注:可用狗骨代替。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虎骨,可用狗骨替代。现代研究,狗骨粉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狗骨胶还有镇静和镇痛的作用)、炙龟甲各30克,为细末,另将鹿角胶用好酒烊化,共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丸,空腹姜盐汤送下。
鹿角胶常用量为6~12克,开水或*酒溶化内服,或入丸、散、膏剂。
狗脊——补肾壮腰,祛风除湿
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又名金毛狗脊、金狗脊、*狗头、老猴毛。本品有二种:一种有毛、一种有金毛,入药以金毛狗脊为佳。性温,味苦、甘。功能补肾壮腰、祛风除湿。主用于肝肾不足、年老体虚之筋痹,骨痹。
《神农本草经》曰:狗脊“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本草经疏》称:“狗脊,苦能燥湿,甘能益血,温能养气,是补而能走之药也。”《本草纲目》谓其“强肝肾,健骨,治风虚。”《太平圣惠方》用狗脊丸治五种腰痛,利脚膝。
笔者对日久不愈、骨节变形之骨痹,常在应用虫类药搜风剔络的同时,配川狗脊、熟地、川断、杜仲、鹿角胶、龟甲胶等益精养血、强腰补肾。尤其是对年老体弱之人,祛邪时要不忘扶正。
桑枝——疗风湿痹痛,治肢体拘挛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性平,味微苦。功能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主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拘挛,关节疼痛,以及四肢拘挛之筋痹、骨痹。
《本事方》载:“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现代研究表明,桑枝有较强抗炎活性,可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桑枝治风湿痹证,无论新病、久病、风寒、风热均可用之,尤其是风湿热痹,肩臂疼痛,可单味熬膏服。如偏寒者,配桂枝、威灵仙等;偏热者,兼配络石藤、忍冬藤等。
桑枝与桂枝、片姜*合用能横行手臂,疗上肢痹痛;与牛膝、木瓜、五加皮同用,解下肢拘挛;与竹沥、姜汁、芥子同用能化痰开结;与赤芍、桃仁、乳没、红花同用能活血化瘀。笔者常以桑枝30克、干萆薢根15克、杜仲15克、鹿衔草30克、猪脊骨克,合炖,每日1剂,治疗腰脊强痛,寒湿痹于腰府之骨痹。
路路通——祛风通络治痹证,功在通利
本品为金缕梅斜植物枫香树的果实,又名枫实、枫香果、枫果、狼目。性平,味苦。功能祛风通络、利水消肿。
《本草纲目拾遗》称:“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并记载了用路路通烟熏治疗痹证的方法,“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动物实验表明,路路通能抑制大鼠蛋清性关节炎肿胀的产生。
路路通气薄不堪重用,也就是说,不能用它去独挡一面,但如能知其所长,用作辅佐,亦自有其功效在焉。路路通之作用在于通利,故无论滞气、瘀血、停痰、积水,均可用之以为开路先锋。如滞气窜入经络,周身痹痛,或在四肢,或在腰背,走窜不定,其人郁郁不乐,嗳气频频,常法用羌活、独活、桑枝、秦艽、防风、细辛、川芎、赤芍、姜*、海桐皮、威灵仙之类有效,有效不显者,加入路路通,其效立见。
临床上,见水湿下注,关节肿胀,可以路路通配泽泻、茯苓、汉防己消肿利水;络脉瘀闭,屈伸不利,可以路路通配丝瓜络、桑枝、橘络、木瓜、红花等舒筋活络。一般用量为9~15克。孕妇慎服。
未完待续
(本篇文章出自朱婉华院长主编《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医院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团队整理上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