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如何认识痛风,怎么治疗痛风四型 [复制链接]

1#

痛风,现代人多见的疾病,致病机理是嘌呤代谢紊乱,出现高尿酸血症和引起的痛风关节炎症、痛风石等,多见于饮食不节、酒肉不断的人,有的是天生体质引起。痛风目前无法根治,只能控制和调理。

痛风在我国古代称为“富贵病”,毕竟高尿酸饮食只有殷实的家境才可负担,中医归类于“痹症”,最早记载“痛风”一词的是南北朝《名医别录》,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有记载:患者四肢、脚骨有剧烈疼痛,描述为“白虎历节风”,即像老虎咬人似的痛感。据史书记载,有痛风症状的名人很多,关羽、李纲、白居易、成吉思汗等是“杰出代表”。

中医分析痛风,总的看是由寒、湿、风引起的肢体恶痛兼气血不畅。中医把体内邪气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类,还有气滞血瘀的表现,而痛风,在六类里占了一半,气血症状齐全。

痛风的成因之一,排首位的是湿邪粘滞,使气血运行受阻,其次是热邪聚集,表象就是痛风引起红肿,再次是风邪催生热邪盛行,必然生风,这是一个不良的循环过程。

在痛风部位上,由于“首恶”湿毒是趋下的,向下侵蚀人体,人的四肢,特别是脚、踝、手关节处在气血运行的末端,所以最容易出现在手脚等部位,以脚部更为多见。

在痛风时机上,人在入睡后,肝经、肺经、大肠经等相继运行,因为热邪致气机不畅,所以阻滞多发,这就是痛风多发于睡觉、夜间的原因,有的人白天发作,也多在休息时发生。

在痛风人群上,多见于男人,特别是应酬不断的男人,肉、饮料、酒的搭配,肉生痰湿,酒有湿热,甜则多粘滞,长期以往就会痛风。

由于人的个体千差万别,中医在实践中,并不是一个病症看到底,而是总结了4种常见的痛风类型:

1、脚趾、脚关节、手关节红肿发热,或痛风点多发,伴有多汗、发热、喉咙痛的症状,观舌苔,泛红且苔薄,脉弦数,这是风湿热邪入侵肌体所致的典型症状,叫风湿热痹,解决办法是:祛湿通痹,清热驱风。

2、足关节、手部有剧痛或闷痛,没有发热感觉,遇冷水,冷风吹后痛感加剧,但用热水、热毛巾敷后痛感减弱,痛处皮肤不泛红,舌象是舌淡红,苔薄,脉弦紧,这是风寒湿邪的表现,叫风寒湿痹,解决办法是化湿祛风,温经散寒。

3、足、手部关节像针刺类痛感,到晚上疼痛加剧,反复发作,一直至次日,延续一段时间,且关节有畸形肿胀,舌象暗红或有红斑,脉弦细,这是痰结经脉,气血瘀阻的反映,叫痰瘀痼结,要通经散结,化痰消瘀。

4、腰腿酸软,四肢无力,不能搬重物,手足发凉,面色泛白,晚睡起夜频繁,气喘,舌象淡而舌苔薄,脉沉细,这是痛风发作前的表现之一,体内风、湿、寒聚积太久,正气受损,叫脾肾阳虚,要温补脾肾,徐徐调理。

痛风的症状多见于4种,那么,接下来要对症下药。痛风的药方,充分反映了中医不断自我完善、创新的治疗历程。

最初,痛风多见于富贵人家,尤其是喜好吃喝的男人,病症发作苦不堪言。诊断后以风湿热痹多见,尤其是骨蒸潮热症状明显。所以,用黄柏这味强力“祛热药”,加苍术这味风药和祛湿药,组成仅有二味药的组方,叫“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医书,二妙散效果好,名声慢慢传开。

后来,中医发现病人里面,有的症状是刺痛,晚上痛得睡不着,关节畸形,于是对药方进行改良,原有的苍术、黄柏“留用”,加了一味牛膝,牛膝可引药下行,对疏通经脉很有用,在保持二妙散的药力同时,可对付的病症范围更广了,这个叫“三妙散”。

再后来,有的病人遇冷更痛,遇水发作痛风,症状异于热症和痰症,为了对症施治,增加一味薏苡仁,薏苡仁不仅自身可健脾、清热、利水,还可分别增强苍术、黄柏的作用,犹如“三妙散”的促进剂,这个叫“四妙散”。

现在,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可作为汤剂,为了服用方便,分别制成了中成药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

调理痛风,中医虽有良药,但一定要遵医嘱诊治,不可擅自用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