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秘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626/4197040.html陈毅说,“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难关”。看到《破晓东方》之前,没想到它是用这样的视角讲述新上海的奠基之年。
《破晓东方》原名《战上海》。以“战上海”为名的文艺作品中,有一部曾经风靡全国的黑白战斗故事片。影片讲的是我*某部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的故事,片中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炽烈的战斗细节。《破晓东方》中也有武戏,但重心在文戏。
《破晓东方》是重大革命题材剧。“重大”的谱系之中,一些基本的模式沿用至今。如果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五大书记”运筹帷幄就是主视角,表现蒋介石与同僚们的应对是另一个重要的视角。人山人海的战争戏是标配,我*的上下一心和敌人的内部矛盾也是讲述的重点。
《破晓东方》中有高层决策,也有基层甘苦,它主要表现以陈毅市长为首的新上海领导者,如何在一年中把一座民生凋敝的特大城市扳回安居乐业的轨道。某种程度上说,上海是真正的主角,上海的复苏是一系列详备谋划和正邪交锋的结果。
这部剧在宏观、中观、微观的层级叙事中,格外突出了中观视角的篇幅和清晰度。在*治、经济、*事斗争的比例拿捏中,格外突出了经济战的重要性和戏剧张力。这就走出了革命题材剧的舒适区,别开生面,另创打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破晓东方》的编剧龙平平和秦溱如何分配笔墨,导演高希希和幕后团队如何构筑影像,主演张嘉益等人如何演绎历史人物,这部剧解答的依然是“共产*为什么能”的重大命题。随着戏至高潮,剧至终局,一张高分答卷逐渐显形。
经济“三大战役”
电影因其银幕大而便于展示巨幅奇观,因其“黑匣子”式观看而更有情感冲击力。电视剧因其篇幅长而便于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表象之下深刻的历史规律。
《破晓东方》全景式讲述了上海解放前后的故事。开篇,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兵临上海。合围尚未形成,陈毅(张嘉益饰)已经领到了主*上海的艰巨任务。战斗尚未打响,“丹阳整训”的未雨绸缪先期举行。
为何要先搞整训?因为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和多万人的大城市。上海的接管和建设工作做好了,会是全国解放的正向信号和巨大助推。反之,则会给解放进程平添隐忧,对整个国家由战争状态转向和平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无论是对战士们“不告而取”摘灯泡的纠正,还是进城以后能不能“喝群众一口水”的活报剧宣讲,都为攻占上海之后的城市治理作了铺垫,划了重点。
然后就是惨烈的“战上海”。不许用重炮的战场铁律,“三人俘获一千人”的真实案例,以及一个战斗单元全部牺牲终于把战旗插上对岸的大厦...这些画面充满了历史的在场感,也写透了与进步相伴生的沉甸甸的代价。
*事胜利之后,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开启了。陈毅率队接管上海市后,又打了一个经济上的三大战役:人民币保卫战、追查隐匿资产战、粮棉煤护盘战。
金融稳,经济稳。国民*发行的金圆券导致上海经济崩盘,民生困苦。共产*在解放区推行新的货币,人民币进上海是必行之棋。这就触动了投机商们的敏感神经,也让国民*残余势力看到了捣乱的机会。
你要在市场中流通人民币,我偏要用银元对抗。你想让利给普通市民,我偏要用暴利诱惑商家搅局。这是金融战,也是城市主导权的争夺。陈毅当面向大言不惭的奸商赵丰年(米学东饰)宣战,随之以文武相生的手段,一举捣毁了投机商的老窝,取得了货币战的胜利。
之后,追查四大家族的隐匿资产,如同在迷宫中剥茧抽丝,懂经济的纪南音(刘涛饰)和会斗争的陆修远(李泽锋饰)配合默契,一步步揪出了“大鱼”,给遭到国民*败退时洗劫的上海提供了新的支撑。
再之后,潜伏特务和不法商人又联手搞起了粮棉煤炭的囤积居奇和高价售卖,上海市民的吃饭问题凸显: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陈毅和副市长曾山(刘旭饰)向中央求援,向友邻求助,同时在上海范围内挖掘潜力,解了民生的当务之急,也挫败了反动分子的阴谋。
从来没有一部剧,如此系统地讲述过上海解放后经济上的惊涛骇浪。*事斗争,是天然带有戏剧基因的优良素材。个体商战,也很容易铺展你死我活的矛盾冲突。而一个城市如何摆脱千疮百孔的经济困顿,一个新生*权如何化解敌对势力四处点火的破坏,其实是很难用戏剧的形式表现的。
《破晓东方》设置了官方视角,也设置了民众视角,还设置了反派视角,勉力去梳理经济较量中的戏剧元素,把难以聚焦的市场博弈写成人与人的对抗。固然,这种戏剧书写仍有需要总结、提升的地方,但敢于发起这般勇猛的尝试,就值得为之点赞。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解放上海战役是打江山进程中的一环,经济上的“三大战役”是打江山的延续,也是坐江山的开始。
敌对势力发起“三大战役”,人民是他们手里的人质。金融失控,物价失控,能源供应失控,首先受损的是上海市民。上海新*府应战,如同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消灭硕鼠,又要保护瓷器,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这些战役打胜之后的红利又是不可限量的。如果说进城的解放*睡大街赢得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真正解决民生问题则是新*府赢得民心的关键。
武力抓捕敌特人员,强力驱散投机分子,只是恢复秩序的基础。紧急调配物资,查抄隐匿资产,也只解得燃眉之急。上海问题的终极解决,一要靠全国一盘棋的部署,二要靠自身优势的恢复发扬。
邓小平(卢奇饰)受陈毅之托向中央汇报情况,陈云(贺刚饰)组织五大区代表在上海召开财经会议,这一段旁逸斜出,妙趣横生。
五大区代表用各自方言发言,解放战争后期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困局一览无余。开始都是地方本位主义考虑问题,在陈云和陈毅的巧妙引导之下,全国支援上海的局面得以形成。
然而这并不是一次单向输血的行为。上海的某些工厂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搬迁内地,给对方带去工业的种子和生产力。而同样因为比较优势而留驻上海的工厂,在得到援助恢复元气后,以优质的工业产品回馈其他地方。
荣毅仁(冯绍峰饰)带头让纱厂的机器转了起来。秦声泓(由立平饰)在纪南音和陆修远的诚意邀请下,带着资金和技术人员从香港归来,龙头企业恢复生产。
就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海的市面安定下来,生产开展起来,重新成为全国经济的火车头。而且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上海制造”驰名全国,“共和国长子”的美名始终锁定。
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京时,曾将之比喻为“进京赶考”。《破晓东方》中,以陈毅为代表的共产*人也是以“赶考”的心态,学习城市治理,熟悉经济工作,破解民生问题,确立发展目标。
在和儿子的对话中,陈毅表示要努力、刻苦地答题。在向专家学习取经时,他专注地倾听。在面对奸商的挑衅时,他果断回击。在面对上海工商业界的企业家时,他礼贤下士,热心解决难题。
要做好这份答卷,专业知识不可少。人民是终极的判官,想人民所想的心更不能少。在纪南音汇报人民币、金圆券和银元的兑换比例时,陈毅一再要求向市民利益倾斜,口气不容商量。而每一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场指挥。
有什么样的市长,就会有什么样的部下。在陈毅带领下,曾山理顺财经工作,夏衍(霍青饰)抓好文艺工作,潘汉年(印小天饰)和李士英(何明翰饰)肃清了敌特匪患,上海的天空一天天明朗起来。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上海一隅的形势可见全国的日新月异。解放*席卷大西南,解放区转轨搞建设,新中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结语
《破晓东方》有写史的沉着,上海解放初期扳正乾坤的过程纤毫毕现。也有戏剧的热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纷争从未停歇。
它落笔于*治、经济、文化、*事的书写,包含了商战、动作、反特、生活的元素。它有着多彩的人物群像,陈毅的形象更是前所未有地丰满。它也有着三教九流俱全的“五花肉”结构,五湖四海和本帮腔调共冶一炉。
时间紧,任务重,对这部剧而言不是一句套话。在克服了疫情突袭、流动阻滞、资金短缺、反复修改等诸多困难之后,它赶在年12月下旬与观众见面了。
如今大结局将至,媒体和观众纷纷给出好评。而它填补空白的选材,文武双全的笔法,虚实相生的叙事,必将长久地滋养后来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