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又有“瘾疹”、“风瘙瘾疹”、“风疹块”、“*饭疙瘩”、“??”等名称。(?拼音:pén?:拼音:lěi字义:皮肤上起的鸡皮疙瘩。)
现代医学称之为“荨麻疹”。
本病多由内蕴湿热,复感风邪,郁于肌表所致;或因食异味而诱发。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由饮食、药物,肠道寄生虫,物理、机械、化学因素,精神因素及全身性疾患等引起。
~~~~~~~~~~~~~~~~~~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荨麻疹发生的因素很多,可概括有以下9个方面/p>
(1)食物:鱼、虾、蟹、蛋、牛奶、肉类等动物蛋白性食物,或蕃茄、韭菜、大蒜等植物性食品。
(2)药物:如菌苗、异种血清、输血、抗菌素、痢特灵、阿斯匹林等。
(3)吸入物:如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羽毛、烟雾、真菌孢子、喷雾剂等。
(4)感染:寄生虫、细菌、病*、真菌等均可引起。
(5)虫咬;昆虫等动物叮咬或刺螫常引起丘疹型荨麻疹。
(6)接触:皮肤和某些药物、化学品、漆树或荨麻等植物接触,引起讨敏。
(7)物理因素:如日光、寒冷、湿热、摩擦、和压力等。
(8)精神因素:见于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等。
(9)某些内脏或全身性疾病:如肝炎、阿米巴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月经、妊娠、某些内分泌疾病或体内恶性肿瘤等。
荨麻疹有不同的发病原理。一种是抗原抗体相作用的变态反应,大多数荨麻疹,尤其是急性荨麻疹是这种变态反应。
另一种是不经免疫学机制而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放大组织胺等介质所引起的荨麻疹。
还有一种是某些因素直接使皮肤血管扩张而产生荨麻疹。此外,有少数病人的荨麻疹和遗传有关。
~~~~~~~~~~~~~~~~~~
本病多由禀赋不足,风邪为患,其发病有内因和外因二个方面,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1.急性荨麻疹多由进食鱼、虾、蟹、蛋等荤腥动风之物,或因某些药物、菌苗、花粉、羽毛、昆虫叮咬等引起过敏;或因表卫不固,汗出当风,感受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致营卫不和;或因饮食不节,内有湿热、食滞,外受风邪侵袭,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而发。
2.慢性荨麻疹多由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火,耗伤阴收等,均可导致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
~~~~~~~~~~~~~~~~~~
本病临床辨证可分为以下五型/p>
1,风寒束表
症状:疹块红微或瓷白,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吹风着凉后更剧,得热则缓解,冬重而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如夹湿者,多见局部水肿,阴雨天气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调理原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以取督脉、足太阳、足少阳、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风池、风门、曲池、血海。
随症加穴/p>
1夹湿水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
2瘙痒者,加止痒穴。
配穴原理:本型为风寒之邪,郁闭腠理,不得透达,营卫不和所致。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灸之以疏散风寒;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一身之表,风门为足太阳与督脉之会,是风邪侵入之门户,灸之以祛风达邪;再配曲池、血海,以宣气行血。夹湿水肿者,加泻阴陵泉、三阴交以运脾利湿。如此风消寒散则痒自止,气调血行则疹自消。
~~~~~~~~~~~~~~~~~~
2.风热客表型
症状:病起急骤,风团色红,灼热奇痒,心烦口渴,遇热加重,得冷则减,常伴恶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兼胃痛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夹湿者,皮疹周边红晕,中间有小水泡,偶见大泡,搔痒异常,抓破后有脂水渗出,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调理原则:祛风清热,凉血消疹。以取足少阳、足太阳、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艾灸穴位:风池、风门、曲池、足三里、风市、膈俞、血海。
随症加穴/p>
1恶寒发热者,加合谷、大椎;
2咽喉肿痛者,加少商、鱼际;
3呕吐腹泻者,加内关、上巨虚。
配穴原理:本型为风热之邪,郁于肌腠,不得宣泄所致。故取风池、风门祛风透表,曲池、风市清热消风,膈俞、血海凉血化瘀;由于阳明多气多血,故取足三里以行气活血。诸穴协用,使血行则风自灭,热清则疹自平,风消则痒自止。配大椎、合谷者以疏邪解表;配少商、鱼际以清热利咽;配内关、上巨虚以和胃运脾;配阴陵泉、三阴交以利水渗湿。
~~~~~~~~~~~~~~~~~~
3.脾胃湿热型
症状:发病急骤,皮疹色红,成块连片,势若烘云,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或肠鸣泄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腻,脉象滑数。
调理原则:清肠泄热,祛风利湿。以取手足阳明、手厥阴、足太阴经穴为主。
艾灸穴位:合谷、曲池、内关、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随症加穴/p>
1胃脘痛甚者,加中脘、公孙;
2脐腹痛甚者,加阴交、气海。
配穴原理:本型为湿热蕴于肠胃,风邪郁于肌肤,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所致。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合穴曲池、募穴天枢灸之,外可疏风透表,内可清泄湿热、调和胃肠;配内关、足三里,理气畅中,调运升降;取肝、脾、肾三经之会三阴交,疏肝运脾。诸穴合用,共奏内清外达,表里双解之效。
~~~~~~~~~~~~~~~~~~
4.气血两虚型
症状:瘾疹反复发作,疹块色淡,缠绵不愈,劳累则甚,面白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夜寐不酣,心悸气短,舌淡胖,脉细弱。
调理原则:补气固表,养血祛风。以取足太阳、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配穴原理: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
随症加穴:
1表虚多汗者,加合谷;
2心悸寐差者,加神门;
3咳嗽气喘者,加天突、膻中、定喘。
配穴原理:本型由于身体虚弱,或病后气血不足,表卫不固,复感风邪,郁于腠理,不得透达所致,故治以标本兼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气海、足三里以补脾益气,而开化源;膈俞、血海皆为调血要穴,补之可养营生卫,泻之活血祛瘀,与脾俞、气海、足三里相配,可益气养血以治其本;取风门祛风达邪以治其标。表虚多汗者加合谷以敛汗固表;心悸寐差者加神门以养心安神;咳嗽气喘者加天突、膻中以降气平喘。如此标本同治,相辅相成,病自向愈。
~~~~~~~~~~~~~~~~~~
5.冲任失调型
症状:风疹多在月经2~3天发生,月经干净后自消,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复发作,常伴月经不调,超前落后,经行腹痛,色紫多块,舌质淡红有瘀斑、瘀点或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调理原则:疏肝解郁,调理冲任。以取足厥阴、足太阳、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艾灸穴位:期门、肝俞、膈俞、关元、血海、三阴交。
随症加穴:
1瘙痒剧者,加曲池、风市;
2经行腹痛甚者,加气海、地机。
配穴原理:本型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经脉不畅,肌肤失养,生风生燥所致。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泻期门、肝俞以疏肝气而解郁结;取关元、血海,调气血而理冲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配膈俞、三阴交,通经气而利血脉,泻曲池、风市,祛风邪以止搔痒。配气海、地机,以行气活血,通经逐瘀,则腹痛自除。如此配穴,则风疹之疾,自可愈矣。
~~~~~~~~~~~~~~~~~~
1.导致风疹的病因很多,必须寻找病原,针对病因艾灸,可起事半功倍之效。2.本病若出现气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及时看医生,不要耽误病情。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