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说的望闻问切是什么中医望诊之局部望诊 [复制链接]

1#

局部望诊定义:又称分部望诊。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和诊断的需要,对患者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测知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局部望诊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全身机体通过经络与局部器官在生理上有着密切联系。

局部望诊意义:观察局部的异常变化,既可诊断局部相应具体疾病,也有助于了解整体的病变。

局部望诊内容:包括望头面、五官、颈项、躯体、四肢、二阴及皮肤等。

原理:

①头为精明之府,元神所居之处,内藏脑髓;

②头为诸阳之会,面为心之华,脏腑精气皆上荣于头面;

③肾之华在发,发为血之余。

内容:头部的形态、囟门、面部和头发的状况。

(一)望头

1、头形

(1)头大

表现:头颅增大,颅缝开裂,颜面较小,智力低下。

病因: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水液停聚于脑所致。

(2)头小

表现:头颅狭小,头顶尖圆,颅缝早合,智力低下。

病因:多因肾精不足,颅骨发育不良所致。

(3)方颅

表现: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颅呈方形。

病因:多因肾精不足或脾胃虚弱,颅骨发育不良所致,多见于佝偻病患儿。

2、动态

表现:头部不自觉地摇动而不能自制,称为头摇。

病因:多为肝风内动之兆。

3、囟门

(1)囟填

定义:即囟门突起。

病因:多属实证,多因热邪炽盛,或颅内水液停聚,或脑髓有病所致。

特殊情况:小儿哭泣时囟门可暂时稍微突起,安静后即恢复正常。

(2)囟陷

定义:即囟门凹陷。

病因:多属虚证,多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

特殊情况:6个月以内的婴儿囟门微陷属正常。

(3)解颅

定义: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

病因: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发育不良,多见于佝偻病患儿。

(二)望发

1、色泽

①发*干枯,稀疏易落——多属精血不足,可见于大病后或慢性虚损患者。

②小儿头发稀疏*软,生长迟缓——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

③青壮年白发:伴有耳鸣、腰酸——属肾虚;

伴有失眠、健忘——为劳神伤血所致;

也见于先天禀赋所致者。

④小儿发结如穗,枯*无泽,兼面*肌瘦、腹大便溏者——常见于疳积病。

2、脱发

①突然呈片状脱落,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为斑秃,多为血虚受风。

②发稀而细易脱,质脆易断者——多因肾虚、精血不足所致;

③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若兼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为肾虚;

若兼头皮发痒、多屑、多脂——为血热化燥所致。

(三)望面

1、面形异常

(1)面肿

①水肿病

表现:面部浮肿,皮色不变。

②抱头火丹

表现:颜面红肿,色如涂丹,焮热疼痛。

病因:多由风热火*上攻所致。

③大头瘟

表现: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甚,目不能开。

病因:由天行时疫,*火上攻所致。

(2)腮肿

①痄腮

表现: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及压痛。多见于儿童。

病因:外感温*之邪所致。

②发颐(托腮痈)

表现:颐颔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伴有寒热。

病因:多因阳明热*上攻所致。

(3)面削颧耸(面脱)

表现:面部肌肉消瘦,两颧高耸,眼窝、颊部凹陷。

病因: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耗竭,为失神的表现。

(4)口眼?斜

定义:指口目歪斜而不能闭合,又称“面瘫”、“口僻”。

①单见口眼?斜,患侧面肌弛缓,肌肤不仁,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口角下垂,并向健侧偏斜,名口僻,为风邪中络所致;

②口眼?斜兼半身不遂者,多为肝阳化风,风痰阻闭经络所致。

2、特殊面容

(1)惊恐貌

表现:面部呈现惊悚恐惧的表现。

病因:常因闻高声或见水而引发,多见于狂犬病。

(2)苦笑貌

表现:面部呈现无可奈何的苦笑样表现。

病因:面部肌肉痉挛所致,为破伤风的特殊征象。

(四)望目

原理: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五轮学说: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黑睛属肝,称为风轮;

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1、目色

正常人眼睑内及两眦红润,白晴色白,黑睛褐色或棕色,角膜无色透明。

(1)目赤

目赤伴见肿痛——多属实热证;

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上攻;

两眦赤痛——为心火上炎;

白睛发红——为肺火;

睑缘赤烂——为脾经湿热。

(2)白睛发*

为*疸的主要标志。多因湿热内壅或寒湿内困,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

(3)目眦淡白

属血虚、失血,是血少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4)目胞色黑晦暗

①多属肾虚。

②目眶周围色黑——多因肾虚水泛,或寒湿下注所致。

③目眶色黑,伴肌肤甲错——多为瘀血内阻所致。

④睡眠欠佳也可见目眶发黑。

(5)黑睛灰白混浊

为目翳,属外障眼疾。

①混睛障

表现: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翳障,障碍视力。

病因:多因邪*侵袭,或肝胆实火上攻,或湿热熏蒸,或阴虚火旺等所致,常见于眼外伤及某些全身疾病。

②小儿疳积日久,目生翳障

表现:目干夜盲,黑睛生翳糜烂,甚则溃破穿孔等。

2、目形

(1)胞睑肿胀

①水肿病

表现:目胞浮肿,如新卧起之状,皮色不变或较光亮。

病因:水肿病初起。

②针眼

表现:胞睑红肿,眼睑边缘肿起结节,状若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

病因:风热*邪相搏客于胞睑,或脾胃蕴积热*,上攻于目,以致局部气血瘀滞。

③眼丹

表现:整个胞睑漫肿,红如涂丹,热如火灼,化脓溃破。

病因:风热*邪相搏客于胞睑,或脾胃蕴积热*,上攻于目,以致局部气血瘀滞。

(2)眼窝凹陷

①见于吐泻之后——多因吐泻伤津所致。

②见于久病重病患者,为脏腑精气衰竭,病属难治。

(3)眼球突出

①肺胀:眼突而喘,多因痰浊阻肺,肺气不宣,呼吸不利所致。

②瘿病:眼突颈肿,因肝郁化火,痰气壅结所致。

3、目态

正常人瞳孔圆形,双侧等大,直径为3-4mm,对光反应灵敏,眼球运动随意灵活。

(1)瞳孔缩小

①多因肝胆火炽,或劳损肝肾,虚火上扰所致。

②也可见于吗啡、川乌、草乌、*蕈、有机磷农药中*等。

(2)瞳孔散大

①多属肾精耗竭,见于危重患者,是濒死前的征象之一。

②也见于肝胆风火上扰的绿风内障。

③杏仁、麻*、曼陀罗中*及某些西药所致的药物性瞳孔散大等。

(3)目晴凝视

表现:

①固定前视者——瞪目直视。

②固定上视者——戴眼反折。

③固定侧视者——横目斜视。

病因:

①多属肝风内动之征,常伴神昏、抽搐等症,属病重。

②或见于脏腑精气耗竭。

③或痰热内闭证。

④瞪目直视还可见于瘿病。

(4)嗜睡露晴

表现:患者入睡后胞睑未闭合而睛珠外露。

病因:

①多因脾虚清阳不升所致。

②津液大伤,胞睑失养,启闭失常所致。

③多见于脾胃虚衰或吐泻伤津的患儿。

特殊情况:睡时露睛也可见于正常人,俗称“羊眼”。

(5)胞睑下垂

①先天

表现:双眼上睑下垂。

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睑肌发育不良所致。

②后天

表现:单眼上睑下垂。

病因:多因脾气虚衰,脉络失养,肌肉松弛所致,也可见于外伤。

(五)望耳

1、耳之色泽

(1)润枯

耳郭色泽红润——气血充足。

耳郭焦黑干枯——肾精亏虚。

(2)颜色

耳郭淡白——气血亏虚。

耳轮红肿——肝胆湿热或热*上攻。

耳轮青黑——阴寒内盛或有剧痛的患者。

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2、耳之形态

(1)耳郭形大

耳郭外形厚而大——属形盛,为肾气充足。

耳郭肿大,伴见色红——多属少阳相火上攻,为邪气实。

(2)耳郭瘦小

耳郭瘦小而薄——先天亏损,肾气不足。

耳郭瘦削而干焦——正气虚,多为肾精耗竭或肾阴不足。

耳郭萎缩——肾气竭绝。

(3)耳轮甲错

即耳轮肌肤甲错——多属久病血瘀。

3、耳内病变

(1)耳内流脓

定义:耳道内流出脓液,其色或*或青,其质或稠或稀,称为脓耳。

病理:有虚实之别,涉及肝、胆、肾三经。

病因:实证——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

虚证——肾阴虚损,虚火上炎。

(2)耳道红肿

定义:耳道局部红肿疼痛,突起如椒目状为耳疖。

病因:邪热搏结耳窍。

刘晓文

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