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尿频中医有十五种解决办法 [复制链接]

1#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按:尿频一证,临床比较常见,但大多医者多宗肾司二便之理,治疗大都以名方缩泉丸(乌药、山药、益智仁)为基本方法,然后佐以金樱子、芡实、补骨脂等补肾收涩之药,或六味地*之剂,时效时不效,此为未得辨证之法故也。

今日阅读前人总结的医案,虽不完全,但可开医者眼界,不必动辄补肾填精也。

、尿频--寒邪外束,肺气失宣案

张琪医案:曾治一少妇,小便频数夜间尤甚,一夜0余次,色清,尿检全阴,肾功亦正常,服补肾温阳益气固涩之品皆无效。来门诊求治,除尿频数外,周身疼痛,腰脊背紧束感畏寒,舌白脉浮,结合前法无效分析为外邪束表,太阳经脉不利。膀胱与肾为表里,肾阳式微,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宜宣肺温肾阳佐以固摄法。麻*0克、细辛5克、附子片5克、桑蛸0克、益智仁0克、龙骨0克、牡蛎0克、甘草0克。服上方6剂,尿频大减,夜间减为3次,全身舒适畏寒亦减,继用上方调治服0余剂而愈。

按:用宣肺温肾阳固摄法治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取效,我用麻*附子细辛汤与桑螵蛸散联合用之,麻*直入足太阳膀胱及手太阴肺经。以宣通阳气,附子温助肾阳,壮命火,肾阳衰非附子不足以温助肾阳,肺气不宣非麻*不足以宣肺气,肺为水之上源,外合皮毛,功能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如寒邪外束,肺气失宣,水液不得输布,下注膀胱,故小便频数。麻*、附子一宣通肺气,一温阳散寒,肺肾合治再加用固摄之桑螵蛸散,故小便频可愈。

、尿频--寒邪外束,肺气失宣案

丁德芳治某男性,66岁。自述半年来,夜间小便频数,一夜达0~4次之多,晨起6~8时,小便7~8次。兼有头晕头痛,腰背发紧,舌苔薄白,脉沉缓,测血压0/kPa,其他无异常发现。间断治疗,大抵为补肾固摄之药,治疗月,疗效甚微。刻诊,患者除尿频外,并无明显肾虚之症,据尿频和头痛、腰背发紧同见,诊为太阳经脉不利,膀胱气化失司,试用麻*汤加减治疗:麻*6克,桂枝0克,杏仁0克,桑螵蛸30克,甘草6克,3剂。剂服后,全身有微热感,小便次数反而增多。剂服后约小时,全身烘热,微汗,一夜间小便7~8次。3剂后,夜间小便次,晨起6~8时间小便次,日共6~7次,头痛、头晕、腰背发紧亦愈,续以原方剂,以资巩固,随访年余,小便正常。老年尿频,若不具备气虚或肾虚见证而具备头痛、腰背发紧、腰痛,或咳喘症者,应考虑为邪气束表,.太阳经脉不利所致。[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4):9]

3、尿频--寒邪外束,肺气失宣案

李鸿翔治某患者,女,43岁。患者初因外感咳嗽,治未彻底,反复发作已年余。近半年来每咳嗽较剧时即小便失禁,常常一日更衣数次,颇为苦恼。询其痰少而难咯吐,气短而似喘息,时或自汗恶风,苔薄而白,脉细弱。胸透及心电图均正常。证属久咳伤损肺气,气化失常,无能调控水道。新咳宜乎宣散,久咳当予补益。炙*芪30克,南沙参5克,百部4克,百合5克,炙冬花5克,紫河车0克,五味子6克,升麻9克,沉香6克,5剂。药后咳嗽大减,小便已不失禁,仍守前方加白术0克,防风6克,生姜3片,红枣5枚,连服5帖而愈。[来源:陕西中医;(8):]

4、尿频--寒热混杂,肾阳虚,膀胱热案

张琪医案:某青年,小便频数夜间0余次,不能入睡,腰酸痛少腹寒畏冷;小便色赤,有灼热感,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诊断前列腺炎,诸治乏效,属于寒热交错之小便频数者,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热郁,肾经寒湿,尿频而少腹痛,睾丸寒冷,腰酸痛,妇女则多带下,小便*灼热,尿急痛等,我用大*附子汤一面温肾阳祛寒湿,一面清泄膀胱热邪,收效颇佳。方如下:大*7克、附子0克、益智5克、橘核0克、小茴5克、瞿麦5克、甘草0克。妙在大*与附子合用,温与清并举。此方除治小便频数外,亦治前列腺炎、外疝等,凡符合上述寒热交错病机者皆有效。予上方服3剂,尿频大减,继服6剂,腰痛少腹冷等亦明显减轻,小便夜间减为次,继续调治而愈。

5、《尿频病案集锦》尿频--虚火上浮案

俞长荣医案:某男,小便频数已两年,屡治不效。近来每日小便竟多达30余次,淋沥失禁)溲色*赤,伴大便努责时津液自出,唇红赤,舌质红,中有小裂痕,舌根苔薄白而滑,脉沉弦滑。本例小便频数失禁,据《张氏医通》引王节斋曰:“盖火邪妄动,水不能宁”,此说可从;伴滑精,乃火扰精关所致;唇舌红,脉数,都可作为火动佐证。然病已两载,且舌虽红而润,苔薄白而滑,可知此火并非实火,乃是龙火妄动。故于大队阴药中,少佐肉桂引火归原。处方:熟地、玄参、莲子、天冬、知母、*柏、竹叶、肉桂、甘草。本方增减服5剂获愈。

6、尿频--便燥,内热迫津案

张琪医案:关某,男,79岁,大便秘,周行,而小便频数无度,不饮水舌燥脉滑。嘱其以大*.5克,泡水饮之,日3~4次,连用个月,大便日行,小便次数大减,日4~5次,精神旺盛,食欲进,体力恢复,诸症消除而愈。

按:此类大便秘而小便频者,《金匮要略》谓:“溲数则便坚”。小便愈数则大便愈坚,大便愈坚则水不留肠中以濡润而下趋膀胱,临证观察凡此类病人,小便频数,频频登厕,不能自控,化验尿并无异常,而大便秘结,数日不行。二便一结一频相互影响,此类病人多见舌干苔燥,手足心热,脉滑或沉实等。当今随着人民生活之提高,膏粱厚味胃肠积热者甚多,服大*后大便通调则胃热除,小便频亦随之而减,近来不少报道大*有延缓衰老之效,所谓欲长生肠中清,乃针对胃肠热便秘立论,若脾胃虚弱则决不可用。

7、尿频--便燥,内热迫津案

刘弼臣治某患儿,男,3岁。素食肥甘,月来忽小便频数,日十数行,且伴有纳呆,口渴欲饮,便秘,夜寐不安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胃阴不足,气化失常。治宜清养胃阴以益气化功能,选益胃汤加减:沙参0克,麦冬0克,生地0克,山药5克,石斛0克,玉竹0克,五味子6克,川楝子6克,山楂0克,生谷芽各0克。药后诸症消失,食纳大增,川楝子加入养阴药中疏肝气调胃肠,从而加速了升降功能的恢复。[来源:中医杂志99;(7):]

8、尿频--肾阴不足,虚火妄动,扰及膀胱案

张琪医案:钱某,女,4岁,小便频数,一夜间频频登厕不能入睡,汤水不敢下咽,凡温阳固摄诸治罔效,诊其舌红无苔,口干少津,辨证乃属肾阴亏耗,心肾失交,遂以滋补心肾阴液,以潜阳收敛固摄之品。当归5克、生地0克、天冬5克、玄参5克、柏子仁0克、炒枣仁0克、红参5克、丹参5克、龙骨0克、牡蛎0克、女贞子5克、杞子5克、桑蛸5克、益智5克、甘草0克。99年9月9日复诊,服上方剂,尿频大减,夜间仅次,睡眠亦好转,舌红润。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随访而愈。

按:除肾阳虚尿频外,亦有肾阴虚而尿频者,临床表现夜间少寐,小便频数,此类乃属心肾不交。心主火,肾主水,心火下煦于肾,肾水上济于心,心肾相交坎离相济,何病之有?若心肾阴亏无以制约虚阳亢奋,则不寐尿频,此类病人多见脉象虚数,舌红口干,小便频数,入夜尤甚。

9、尿频--肾虚阴亏,膀胱不约案

董廷瑶治某患儿,女,8岁。一年来小便频数,色*,夜眠遗尿,二足无力,纳谷一般,舌红无苔。证属肾虚阴亏,膀胱不约。治以滋阴补肾,兼以止涩。处方:生地*克,怀山药克,萸肉6克,菟丝子9克,覆盆子9克,五味子·8克,龙骨9克,牡蛎4克,盐水炒桑螵蛸9克,缩泉丸9克(包),7剂。二诊:尿数已瘥,遗尿仍作,二足还感虚弱,纳和舌净,肾虚未复,再以原方出入,上方去桑螵蛸、缩泉丸,加乌梅6克,金樱子9克,芡实9克,7剂。三诊:尿频已和,遗尿大减,二足渐觉有力。前方尚合,原方再进7剂,诊后药未尽剂,遗尿已止。[来源:《幼科刍言》P-88]

0、尿频--肾虚不固案

[病案]李某某,男,6岁。年9月5日因“尿频尿急5月余”来诊。患儿于今年4月初开始出现尿频、尿急,但无尿痛,每日排尿0~30余次,每次尿量少。尤以吃绿豆、芋头或五花茶后病情加重,吃人参蜂王浆后则小便频数次数稍减。病势缠绵,反复难愈。医院诊治,初疑为“尿道炎”,作尿常规、尿培养等多项检查未见异常,拟诊为“小儿神经性尿频”,用过多种药物,未见明显效果,遂转我院请黎老诊治,证见患儿面色咣白,小便频数短少,不欲饮水,胃纳较差,四末稍凉,大便微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略腻,脉细缓。

[辨证]尿频证(肾阳虚弱,下元不固,兼有湿浊未化)。[治法]益肾助阳固摄,兼以利水化湿。

[方药]益智仁0克,桑螵蛸0克,菟丝子0克,五味子8克,熟地*0克,覆盆子0克,枸杞子l0克,泽泻l0克,茯苓0克,乌药8克,韭子0克,石菖蒲8克。3剂,每日剂,复煎,分3次服用。9月8日复诊:服药后小便次数明显减少,量多而长,胃纳转佳,四末转暖,然面色仍较咣白,大便稍溏,舌淡,苔白略腻,脉细缓。证有转机,仍守原法,依前方去熟地*、乌药,加补骨脂克、白术克,再进7剂。9月5日三诊:家长诉服完上方后尿频、尿急症状基本控制,惟神倦、面色苍白,大便时有不成形。黎老于是以四君子汤合水陆二仙丹(芡实,金樱子),调理善后,巩固疗效。此后随访病情半年,未再复发。

[按语]小儿尿频分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为湿热下注,小便不利,治宜清热利湿、通利膀胱;虚证为肾气虚弱、下元不固,治宜益肾固摄,温补为主,正如清·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曰:“小儿之多小便由阳气尚微,不能约束,宜以温补。本病患儿尿频、尿急5月有余,小便无痛,食绿豆、芋头、五花茶等寒凉之物后,病情更甚。且见面色恍白,四末稍凉,不欲饮水,大便微溏,舌淡苔白略腻,脉细缓。可知为肾气虚弱、下元不固,兼有湿浊之证,故取益智仁、桑螵蛸、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熟地*、补骨脂、韭子等益肾助阳,固摄小便,再加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化浊,全方具有益肾助阳、固摄小便、分清利湿的作用。由于本病辨证准确,药合病机,故能使数月宿恙霍然而愈。

、尿频--阴阳两虚案

张琪医案:年7月5日治一赵某,男,78岁,小便频数,小便不爽,夜间时遗尿,头昏健忘,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经CT检查脑萎缩,前列腺增生,下肢静脉曲张,脉象左右沉无力,舌淡。根据上述脉证辨证,为肾阴阳两虚,兼下肢络阻,宜八味肾气丸、通关丸加通络消肿之剂治之。熟地0克、山萸5克、山药5克、茯苓5克、丹皮5克、泽泻5克、肉桂0克、附子0克、益智5克、知母0克、*柏7.0克、赤芍5克、红花5克、丹参5克、牛膝0克、苍术5克、苡仁30克、甘草0克。8月3日复诊服上方0剂,小便频大好,排尿亦通畅,下肢肿全消,静脉色转润,曲张亦明显见轻,继宜上方化裁加鸡血藤0克,继服0剂小便日行3~5次,下肢静脉曲张亦明显好转。先后共服40剂,收到良好疗效。

、尿频--阴阳两虚案

王瑞道治一女性患者,4l岁。有子宫肌瘤,近半年崩漏交作,遂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半月因夫妻不睦,情志抑郁,旋觉脐下悸动有气上冲或下迫,多由情绪激动诱发,气上冲则心烦,胸闷,咽部梗阻,口干舌涩;气下迫则少腹坠胀,大便窘迫排解不畅难得快意,小便尿意频作,尿量少而涩痛灼热,夜间反复便溺4~5次而影响睡眠。昼则心烦意乱,口干频饮,饥不欲食。近0日内,多次查尿常规:尿糖(一),红细胞(一),偶尔有白细胞或脓球少许。测体温,高时达37.5C。曾服氟哌酸及中药导赤、八正散类皆取效不显。

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两睑泡暗红,舌质深红少苔,舌尖赤点密布,脉象细数,尺部尤弱。证属:精血亏损,真阴元阳生化无源,任、督脉阴阳失调,冲和失司。治以育阴扶阳、交通任督、交泰心肾为法。处方:*连3克,肉桂3克,阿胶0克(烊),枸杞子0克,百合5克,生枣仁5克,肉苁蓉5克,金樱子0克,甘草5克,水煎分服,停服西药。复诊:药进5剂,夜能安睡4个小时许,昼亦情绪安宁。每遇情志激惹,虽便溺频作,但能控制,脐下悸,气上冲下迫感势减,原方加焦山栀、淫羊藿各0克,守方再服0剂获愈。[来源:中医杂志】;(6):]

3、尿频--心气不足,脾阳不振案

龚自贤治某患儿,男,l0岁。遗尿7年,每夜~次,伴见烦渴思饮,食欲不佳,尿频短不畅,日十数行,常不到下课时即须小便,强忍不尿则小腹坠胀作痛,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滑数,为脾虚中阳不运,膀胱气化失常。治宜健脾除湿,和中利尿,甘麦大枣汤加味:小麦50克,炙甘草6克,大枣l0个,花粉8克,瞿麦克,车前草30克,服5剂。服剂后,每次尿量增多,尿次减少,夜仍尿床次。服剂,夜不遗尿,且连续3天未再遗尿,此数年来未有之幸事。更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5剂善其后,隔日剂,半年后随访,遗尿之证已愈。[来源:《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集P.7]

4、尿频--心气不足,心肾不交案

王玉润治某患儿,男,8岁。尿频尿急半年余,从无尿痛,夜寐不安,睡中起床而走,惊恐哭闹,醒后全忘,寐则盗汗,舌苔薄,脉滑数。病系心肾不足,治以养心宁神,补益肾气,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9克,小麦30克,红枣30克,珍珠母30克,夜交藤30克,茯神9克,远志9克,磁石30克(先煎),五味子6克,菟丝子5克。

二诊:服上方后,尿频略有好转,约半小时左右次,服原方7剂。

三诊:尿频尿急已有好转,上课时已不解小溲,尿常规正常,再守原意加培补脾肾之品。*参克,补骨脂5克,珍珠母30克,磁石30克(先煎),五味子9克,夜交藤30克,甘草9克,菟丝子5克,覆盆子5克。

四诊:尿频尿急大有好转,纳可,口气秽臭,苔薄腻,脉细滑。原法加胡*连的苦降清胃中湿热,炙甘草9克,小麦30克,红枣0克,五味子6克,菟丝子5克,远志9克,珍珠母30克(先煎),夜交藤30克,胡*连4.5克。

五诊:服药以来,症情好转,小便次数明显减少,上课已不解溲,夜寐亦安,盗汗尚多,口气秽臭已消,原有夜游一症已月余未发,再予前法巩固之。炙甘草9克,小麦30克,红枣30克,糯稻根30克,菟丝子5克,远志9克,茯苓9克,五味子6克(打),北秫米30克。本例患儿的尿频,尿急,既不是湿热、心火等实证,也不是虚证中单纯的肾气不足,而应考虑到是属于心肾不足所致,故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来源:《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P.38]

5、尿频--阳虚水泛,气化失常案

陈瑞春治某患者,女,65岁,退休干部。病者身体瘦小,有冠心病史,下肢轻度浮肿,小便每晚4~5次,并有自遗现象,除外糖尿病。小便常规检查正常,肌酐、尿素氮均在正常值范围,自觉精神稍差,饮食正常,每天尿量稍偏多,晚间少则3~5次,多则7~8次,影响睡眠。脉缓弱,舌体胖嫩,苔白滑,拟用五苓散加味:

茯苓5克,芡实0克,白术5克,猪苓0克,肉桂0克,益智仁0克。水煎日服剂,分次服。服剂后,夜尿减至~次,服完0剂夜尿每晚次,不再自遗,临床痊愈。继之以金匮肾气丸巩固,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五苓散有化气利水之功,深入言之,这种“化气利水”的作用,可以说是“对因治疗”的双向调节的结果。如前所述的病例,有遗尿、多尿和尿意频急的不同,然其用五苓散化气利水的机理则是一致的。

来源:中医杂志-5-87

精彩文章回顾

治便秘百转千回汤最好,还能祛痘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面诊+舌诊,中医养生必须会的望诊(好实用,快收藏)

《伤寒论》的治法和方药

中医名家李辛:所有的病,都是这样才来的(内附疗愈的秘诀)

没有中医,就没有全民健康

说得太好了!让她来告诉你为什么要发展中医!

邓铁涛:中医不能丢,否则国人危矣!

命火为阳气之根,命火不可衰!

富婆用3个亿打造金碧辉煌的家,却不幸患癌,临走拍下最后的心酸

无知少女为钱卖卵,后果有多可怕你知道吗?

鸡精和味精的差距,太可怕了!

楼宇烈:不懂中医就把握不住中国哲学根本特征

中医开西药符合规定吗?

参加培训就能拿中医专长证,想得美!

最新!中国门诊量最大的00家医院

用汽油桶装诊金-民国名医往事

高辉远:不孕症当从调经入手

中医面诊的秘密:从脸部看五脏疾病

煮散剂-古法钩沉,应予复兴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