袪风寒湿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袪风,苦燥湿,温通袪寒。有较好的袪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青风藤
Qingfengteng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根茎。秋末冬初采割,晒干。切片,生用。
相关名字/p>
青风藤原名清风藤,始载宋《图经本草》。《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类。本草书籍中对此药记载简略,未悉所指为何种。
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
产地/p>
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性味归经/p>
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效:
袪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性状鉴别/p>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清风藤
①青藤
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②华防己
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气微弱,味微苦。产湖南。
③清风藤
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白色,射线不明显。味微苦。产浙江。
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目前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
主治病证:
1.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苦燥,有较强的袪风湿,通经络作用。治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或风湿麻木,单用即效;亦常与防己配伍,加酒煮饮(《普济方》);或与红藤、防风、桂枝等同用;肩臂痛可配姜*、羌活等;腰膝痛可伍独活、牛膝等。
2.水肿,脚气。
本品通经络又能利小便,治上证均可单用。用于水肿,亦可与白术等同用;治脚气湿肿,宜随证配伍吴茱萸、木瓜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胃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药酒中用。”
2.《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藤茎及根含青风藤碱,青藤碱,尖防己碱,N-去甲尖防己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木兰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藤碱,豆甾醇,β-谷甾醇,消旋丁香树脂酚及十六烷酸甲酯等。
2.药理作用:青藤碱有抗炎、镇痛、镇静、镇咳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心率、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输出量显著下降,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对心律失常有明显拮抗作用。青风藤总碱的降压作用迅速、强大,多次给药不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但青藤碱反复应用易出现快速耐受性。青风藤能抑制肠平滑肌的收缩,甲醇提取液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增强、肌张力增高;尚有一定的降温和弱的催吐作用。注射青藤碱,能使血浆中组织胺含量上升。
3.临床研究:青风藤可治疗各种风湿病,尤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较多。又据报道:用青藤片剂由每次20~40mg开始,逐渐增至60~80mg,每日3次,治疗心律失常60例,总有效率26.7%,对部分由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房性或室性早搏有一定疗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4.不良反应:据报道,应用煎剂、片剂、注射剂时,部分病例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头昏、头痛、腹痛、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其中以皮肤瘙痒、皮疹发生率最高,极少数出现恶心、口干、心悸、休克。每次服药前30分钟服扑尔敏4mg或非那根25mg,可降低副反应或不出现副反应。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相关阅读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寻骨风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松节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海风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