袪风寒湿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袪风,苦燥湿,温通袪寒。有较好的袪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乌梢蛇
Wushaoshe
来源: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干燥。去头及鳞片,切段生用、酒炙,或*酒闷透,去皮骨用。
相关名字
/p>
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风蛇、剑脊乌梢蛇。
产地
/p>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归经
/p>
甘,平。归肝经。
功效:
袪风,通络,止痉。
性状鉴别
/p>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乌梢蛇
本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主治病证: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本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常配全蝎、天南星、防风等,治风痹,手足缓弱,麻木拘挛,不能伸举,如乌蛇丸(《圣惠方》);或制酒饮,以治顽痹瘫缓,挛急疼痛,如乌蛇酒(《本草纲目》)。治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宜配通络、活血之品。
2.小儿惊风,破伤风。
本品能入肝袪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可与麝香、皂荚等同用,如乌蛇散(《卫生家宝》);治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蕲蛇、蜈蚣配伍,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3.麻风,疥癣。
本品善行袪风而能止痒,配白附子、大风子、白芷等,以治麻风,如乌蛇丸(《秘传大麻风方》);配枳壳、荷叶,可治干湿癣证,如三味乌蛇散(《圣济总录》)。
此外,本品又可治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鉴别用药:
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性皆走窜,均能袪风,通络,止痉,凡内外风*壅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
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梢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性偏温燥,而乌梢蛇性平无*力较缓。
古籍摘要:
1.《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
2.《本草纲目》:“功与白花蛇(即蕲蛇)同而性善无*。”
附药
/p>
附药蛇蜕
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Elaphecarinata(Guenther)、红点锦蛇E.rufodorsata(Cantor)和黑眉锦蛇E.taeniurusCope等多种蛇脱下的皮膜。全国各地均产。全年均可收集,去净泥沙,晾干。性味甘、咸,平。归肝经。功能祛风,定惊,退翳,解*止痒。适用于惊风癫痫,翳障,喉痹,口疮,痈疽疔*,瘰疬,皮肤瘙痒,白癜风等。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