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二
小
满
/05/21
▼
立
夏
小
满
芒
种
夏
至
小
暑
大
暑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小满气候特点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间,太阳到达*经60°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说明此时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
南方农谚云:"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用"满"代表雨水的盈缺,说明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
小满
三候
《逸周书·时讯解》云:“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小暑不至,是谓阴慝。”
是说小满三候表现为: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一候,苦菜秀。
苦菜秀是说苦菜荣而不实,《埤雅》以荼为苦菜,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
二候,靡草死。
靡草死是说葶苈之类草之枝叶靡细者由于感阴气而生不耐盛阳而死。
三候,小暑至。
小暑至是言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也云麦秋至。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到下一个芒种节气,全国各地都是逐渐进入了夏季,降水进一步增多。此时养要点是防暑防湿。
小满养生
原则方法
1.小满防疰夏,调脾又健胃。
壹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一个节气,此时高温多湿,气候湿热之时,如果因素体虚弱、复感受暑湿之气而引起的以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的外感热病,又名疰夏。
常见证型有:
①气阴两亏型疰夏
证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多汗,心烦口渴,纳呆体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
②暑湿困脾型疰夏
证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闷纳少,口淡恶心,便溏,苔腻,脉濡。
一般夏季过后,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病人可呈现出逢暑必发的周期性特点。疰夏亦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预防疰夏的关键是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以防暑湿侵犯。
(1)茶饮方:
生脉饮茶:西洋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泡水代茶饮,适合于暑湿困脾型疰夏,每日一剂。
佩苓茶:佩兰10g、茯苓10g,水泡代茶饮,适合于暑湿困脾型疰夏,每日一剂。
(2)穴位疗法:
太阳穴、印堂穴、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按摩、点按、揉按,15-20分钟。可以醒脑开窍,和胃止呕。
疾病
贰
防治
2.小满防暑湿,妙招除病痛
小满之时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这一节气中,要注意气温变化大,雨后要添加衣服,不要着凉感冒。
由于天气多雨潮湿,闷热,所以如果起居不当,必将引发疟疾、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病症,掌握小妙招,小满不用愁。
(1)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夏天蚊虫猖獗,蚊子不仅吸食人血,干扰人们的睡眠和休息,而且还会传染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
大蒜桃叶方
用料:鲜桃叶5片,生大蒜1瓣。
制用法:将桃叶、大蒜共捣烂,以纱布包裹,或左或右,于疟疾发作前2-3小时塞入鼻内。
功效:止疟。
适应症:间日疟。
(2)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成人为多见,受累关节以大关节为主,夏季湿热成为此病多发的主要原因。
稀莶薏米根茶
用料:稀莶草9~15克、薏米根30~60克。
制用法:将稀莶草、薏米根洗净,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利关节、强筋骨。
适应症: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头痛。
(3)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夏季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症状为拉绿色粪便,常伴有发烧、腹胀、呕吐、不吃奶及哭叫不安等现象。
米麦山药山楂糊
用料:山楂、炒麦芽各9克。小米、山药各50g,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小米、山药研为细末,混匀,每次取30-50克,加水煮糊,调入白糖哺喂。每日1~2次。
功效:健脾益胃、消积化滞。
适应症:小儿消化不良、腹泻。
(4)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发作时突然,并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夏季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所以应对此病多加注意。
乌梅冬瓜皮茶
用料:乌梅g、冬瓜皮-克。
制用法:将冬瓜皮洗净切碎,水煎取汁,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水、渗湿消肿。
适应症:荨麻疹。
作者:马淑然
排版:王大山
图片:UnsplashPelexsCC0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