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春季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荨麻疹的基本损害是皮肤出现风团,一般会先出现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那么针对这么恶劣的中医是怎样应对的呢?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团,骤然发生,很快消退,愈后不留痕迹,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与中医文献记载的“搭癌”或“瘾疹”。
本病一般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者多因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或不新鲜食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食滞,饮酒过量,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七情内伤,营卫失和,卫外不固,汗出当风,风邪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也有因药物过敏而诱发等麻疹型药疹的。慢性等麻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热,伤及附液,或因有慢性疾病,平素体弱,阴血不足,阴虚内热,血虚生风,或产后受风;或因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损耗,加之风邪外袭,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病。由此可见,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主要外因。“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二者又可互相转化。因此治疗当以祛风为主,并根据挟寒、挟热不同,酌用清热或散寒之法。本病日久则多属虚证,应配以益气养血之法。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发病原因不外内外两端,内因禀赋不足,外因风邪为患。由于卫表不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肌肤,致使营卫不和;或因饮食不节,内有湿热、食滞,外受风邪侵袭,使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而发。慢性荨麻疹多由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火,耗伤阴血,或因脾气虚弱,湿热虫积,或因冲任失调,经血过多,或因久病耗气伤血等,均可致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
风热犯表: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伴发热,咽喉肿痛;苔薄*,脉浮数。
风寒束表: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伴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肠胃实热:风团色红,成块成片,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泄泻;苔*腻,脉滑数。
血虚风燥: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疏风清热,养血润燥。
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
风热犯表加大椎、风门;风寒束表加风门、肺俞;血虚风燥加风门、脾俞、足三里;肠胃实热加内关、支沟、足三里;喉头肿痒、呼吸困难加天突、天容、列缺、照海;女性经期风疹伴月经不调加关元、肝俞、肾俞。
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用泻法,风寒束表者可在风门、大椎加用灸法。留针15~30分钟,急性者每日针刺1~2次,慢性者可隔日针刺一次。急性者无疗程可言,慢性者10~15次为一疗程,荨麻疹发作与月经有关者可在每次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针刺治疗。
慢性荨麻疹中医辩证治法
舒某,女,40岁,患者自诉患荨麻疹3年之久,多方医治无效,各种中西药用后都无明显效果,经常复发,不能吃海鲜及发物。今前来求诊。
检查:全身可见风团疹块,色红,尤以颈部、手、腿较重,发作时全身瘙痒。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二便正常。
病机:风邪入络。
治法:祛风通络活血。
处方:桂枝9克,*芪20克,防风10克,蛇床子9克,杏仁9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炙麻*9克,甘草9克,生地15克,地肤子9克,丹参15克,丹皮10克,车前草20克,白术10克。5剂,日1剂,水煎服,每天分三次服。
二诊:服5剂后,瘙痒有所减轻,气血渐复,风邪未平。上方去白术,改丹参、车前草为苦参12克,白鲜皮9克,以增活血祛风之效。
三诊:服药后疹块轻微泛红。二诊方去*芪,加皂角刺9克,胡麻仁10克,以活血润肠通便。
四诊:服用5剂后,皮疹已消,皮色恢复正常,偶有瘙痒。后续服用药方随症加减,佐以益气健脾加强疗效。
处方:桂枝9克,防风12克,白术12克,杏仁9克,炙麻*9克,甘草9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蛇床子9克,皂角刺9克,*芪30克,茯苓12克,升麻6克,白芍15克。
服药10剂后,患者自行停药,电话告知未再瘙痒。
患者共服50余剂,慢性荨麻疹得以治愈,随访至今半年有余,未见复发。
请单击“阅读原文”,了解医考在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