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与关节炎》官方
张炳厚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浅析
庞学丰,* 彬,牛豫洁 指导:张炳厚
张炳厚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擅治各种痛证、风湿病、肝胆病等,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治具有独到的经验。
RA属中医学“痹病”“历节风”“尪痹”等范畴,治疗上比较棘手,较难获得满意疗效。张炳厚教授认为,RA多由机体正气先虚,营卫不调,经络空虚,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气血不足、经脉痹阻为其病机关键。
1 注重辨证
RA是一种慢性病,临床上症状复杂,兼杂症多,尤其是久病不愈、年纪偏大的患者,有时难以明辨,从而影响处方用药,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所以张炳厚教授强调在临证时要注意辨别寒热、虚实、新久等。比如痛处发凉还是发热,若是热痹,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发病即为感受风湿热邪,初起关节肌肉疼痛之处即有热感,且局部热度较甚;二是发病本属风寒湿痹,初起关节肌肉并不发热,随病程进展,逐步出现局部发热,且热度较轻。前者当用白虎加桂枝汤,视病情加用忍冬藤、防己、秦艽等药物;后者则属风寒湿痹着于四肢关节,日久郁而化热,但风寒湿邪仍然未尽,即风寒化热,当用桂芍知母汤。
2 辨证选药
张炳厚教授认为,在RA治疗中,应以通调气血为主,当以补气和血、疏散外邪为法,根据病邪偏盛及轻重不同而侧重选药。若寒偏胜,痛重者选用三两三方;痛不重则选用*芪桂枝五物汤。热偏胜,直接感受热邪,热重者,选用白虎加桂枝汤。由寒痹迁延日久化热,热势轻者,选用桂芍知母汤;湿热并重,下肢浮肿者,选用当归拈痛汤。痹病日久内舍肝肾者,选用独活寄生汤。寒热不明显,风邪偏胜,全身症状明显者,选用五皮五藤饮加减治疗。
张炳厚教授认为,疼痛者一般选用活血化瘀、养血荣筋、益气固表之品对症治疗,游走性疼痛选用羌活、独活祛风止痛,重痛根据疼痛程度选用附子、全蝎、蜈蚣、血竭、三七、川芎、当归、延胡索、乳香、没药、马钱子、细辛等。关节肿大变形者,其原因不外“痰、湿、瘀”三端,关节漫肿,多为湿邪为患,可用大剂量茯苓、白术、薏苡仁、泽泻。病程日久痰瘀交阻者,选用胆南星、白芥子、三棱、莪术等。挛急不舒者,与肝和湿邪有关,肝主筋,筋脉滑利全赖肝之阴血濡养,故常用白芍、木瓜、伸筋草三药配伍,祛湿养血柔筋。晨僵明显者,多与微循环障碍、水液潴留有关,张炳厚教授主张多用水瘀同祛之品,效果更佳,如益母草、牛膝、泽兰等。活动受限者,加用穿山甲、白僵蚕、白花蛇、乌梢蛇、地龙、水蛭等。本病早期以邪实为主,治疗上以祛邪为主,后期病变以虚证为主,尤以肾虚多见。中医认为,久必及肾,又因肾主骨,生髓,所以在治疗中加用补肾壮骨药,如补骨脂、骨碎补、牛膝、肉苁蓉、鹿角胶、狗脊、淫羊藿、桑寄生等,则疗效更加明显。
张炳厚教授常以疼痛三两三方治疗RA。疼痛三两三方由当归一两、川芎一两、忍冬藤一两、炒穿山甲三钱、三七三分组成,因其方总药量为三两三钱三分,故名三两三,君臣佐使配合严谨。方中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走,补血行血;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行血散血;忍冬藤通经脉、调气血;穿山甲性善行散,活血化瘀,搜风通络,透达关窍,通行十二经,引药达病所;三七通脉行瘀活血以止痛,全方具有和血祛风、通络蠲痹之功。亦可以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应用比较灵活。
3 用药独特
3.1 善用虫类药物 张炳厚教授认为,此类药物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搜剔诸邪。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酌情选用全蝎、蜈蚣、白花蛇、穿山甲、水蛭、地龙等,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3.2 善用引经药 引经药可引药物直达病所,根据病情、病位酌情选用1~2味引经药,其用量宜轻不宜重,如穿山甲通行十二经以为全身引经药,手胀麻可以桑枝引诸药达病所。又如上肢痛可加姜*、桂枝、桑枝;下肢痛可加独活、牛膝;颈痛加葛根;背痛用络石藤;腰痛可加杜仲、续断、狗脊等;足跟痛加桑寄生。痹病日久加地龙、水蛭等虫蛇药,效果卓著。四肢症状重用五皮五藤饮中的藤类药,既治病又引经。张炳厚教授善以酒为引,因酒能和气血,通经络,引药上行,一般嘱患者加一两白酒与药同煎以增强药效。
3.3 巧用*麻之品 RA病程中多见风寒湿邪互结,痰浊瘀血内生,日久难复而成顽疾。张炳厚教授治疗中常应用一些*药治疗,如附子、川乌、草乌、细辛、半夏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散结消肿、祛风通络之功,往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使用中一定要掌握炮制和煎服方法,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4 病后防复
RA属顽固难治性风湿病之一,难于根治,易于复发,因此在感受外邪罹病之后,应积极彻底治疗,切忌半途而止,防止病邪内传,变生他疾;病情较重或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病情恢复后,应给予健脾补肾、补益气血之法,固其根本,以防复发。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56岁,因四肢多关节肿痛1年,加重10d,于年7月21日来院就诊。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多关节肿痛,以双手近指、掌指、腕关节为主,伴有晨僵现象,后又出现双肘、双膝、双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曾在外院诊断为RA,服用中药、西药(具体不详)治疗未愈,逐渐加重。10d前症状加重,现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诊。刻下症见双手近指、掌指、腕、双肘、双膝、双踝关节肿痛,晨僵,活动受限,局部红肿灼热,无发热、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皮疹等症,纳尚可,口渴,小便*,大便正常,舌红,苔*腻,脉滑数。体格检查示双手近指、掌指、腕、双肘、双膝、双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局部红肿灼热。实验室检查示RFIU/mL,CRP48.6mg/L,ESR80mm/h,抗CCP抗体15RU/mL。双手X线片示骨质轻度疏松改变,关节间隙稍变窄,软组织肿胀。西医诊断为RA。中医诊断为痹病,证属湿热阻络型。治宜清利湿热、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以疼痛三两三方加减治疗。处方:当归30g、川芎30g、忍冬藤30g、炒穿山甲10g、三七(冲服)3g、白芍15g、防风10g、赤芍15g、桑枝20g、葛根15g、*柏10g、苍术10g、全蝎3g、蜈蚣3条。7剂,水煎服,复煎,早晨空腹与晚上睡前服。
年7月28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症状减轻,但多个关节仍有不同程度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守上方加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全蝎加至6g。14剂,煎服法同上。
年8月11日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药已起效,继续原法治疗,守上方加青风藤15g、钩藤10g。14剂,煎服法同上。
年8月25日四诊,患者关节已无肿痛,少数关节活动稍有受限。实验室检查RF30IU/mL,ESR28mm/h,CRP10.2mg/L。病情明显控制。嘱患者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避免过劳,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年老肝肾亏损、气血亏虚,机体防御能力低下,腠理空虚,卫外不固,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关节肿痛,晨僵,活动受限,局部红肿灼热;口渴,小便*为湿热伤津表现;舌质红,苔*腻,脉滑数乃为湿热之邪内蕴之征。
辨治时应注意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机要点,本虚为气血、阴阳、脏腑亏损,标实为外受湿热之邪,故治疗上宜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疼痛三两三方加减治疗,方中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走,补血行血;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行血散血;忍冬藤通经脉、调气血;穿山甲性善行散,活血化瘀,搜风通络,透达关窍,通行十二经,引药达病所;三七通脉行瘀活血以止痛,全方具有和血祛风、通络蠲痹之功;白芍、防风、赤芍、桑枝、葛根、*柏、苍术清热祛湿、通利关节、通络止痛;全蝎、蜈蚣搜剔诸邪、通经窜络、刮剔瘀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利湿热、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本病为慢性病,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兼次症,需要随症进行药物加减,药到取效而康复,后期应善后调理,预防复发。
摘自:庞学丰,*彬,牛豫洁.张炳厚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浅析.风湿病与关节炎,,4(2):51-52.
联系方式:-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