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药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还记得孩子第一次高热时的慌张么?刚刚还挺好的小朋友,转眼就蔫了,一测体温39.5℃。孩子生病家长都急,再心大的妈,再糙的汉子,再高的职位,再普通的人家,都是一样急,初为人父的我,尽管是儿科医生,碰到类似问题,同样也很急。可是虽然心急,咱们不能慌,很多时候的慌张,往往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懂得了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慌乱就会少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家长能自行完成的利于疾病恢复的治疗方法。
1.如何定义发热:
正常小儿腋温波动在36-37℃之间,肛温波动在36.9-37.5℃之。不同个体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同一人在不同季节和一天内的体温也不尽相同。比如早晨体温偏低,下午略高,四季中夏季温度会稍高一些。运动、情绪波动、外界温度高都可能让体温升高,所以如体温稍有增高不一定有病理意义。比较确切的发热是超过自身基础温度1℃以上,但一般很少有人测基础体温,临床上普遍认可,腋温>37.3℃,口温>37.5℃,耳温>38℃,考虑为发热,当然上述外界温度及运动、情绪等因素要除外。
2.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发热的原因非常多,临床最常见的发热原因是感染:细菌、支原体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入侵体内造成感染从而引起发热。但发热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感染,当机体产热增加,比如组织损伤、内出血;散热障碍,比如烫伤后汗腺受损缺乏;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比如暑热等,都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还有一些非感染性疾病也会引起发热,比如风湿热、类风湿疾病、肿瘤等。
3.孩子为什么常常突然发热?
“医生,我们家宝宝是感冒引起的发热,可是他一点感冒的症状也没有,既不流鼻涕,也不打喷嚏,怎么突然就到39℃了!这种表现会不会是白血病的前兆啊?”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其实孩子突然发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自身免疫系统还不够健全。
成人感染某一种疾病后,由于自身免疫力好,会将病原局限在局部,所以常常表现为局部症状,比如流涕、咽痛、咳嗽,如果机体抵抗力不够好,病情进一步发展,才会出现发热等全身表现。
孩子则不同,由于自身免疫力不足(一般到5-6岁自身免疫能力才逐渐健全),病原入侵机体后,不能很好地局限,因此最初的表现就是全身反应,即表现为发热,随着病情演进,机体抵抗力逐渐产生作用,才会出现局部症状。所以孩子感冒经常是先发热,待体温开始下降,才出现咽痛、咳嗽等局部症状,这是孩子生病的特点。
4.孩子发热,宝妈们可能存在的几个误区?
误区1
发热就要尽快看,省的耽误重病
疾病的演变需要过程,虽然孩子的病情变化快,但发热1-2小时病情急转直下的患儿毕竟少之又少。比如体温下降后,孩子精神状态良好或安然入睡一般不需要紧急就医,医院,医生一般会给孩子退烧后观察孩子精神状况,如情况良好就让回家观察,有变化再就医。医生诊断疾病同样需要证据,发热1-2小时,没有其他症状体征,没有化验检查支持,疾病很可能朝多种方向发展,医生也只能根据经验判断,待其他症状出现后再综合诊断。
误区2
高热会把孩子脑子烧傻或烧成肺炎
有的家长一见孩子体温那么高,就会担心会不会把脑子烧坏,会不会烧成肺炎?这是搞错了因果关系,不是发热烧坏脑子或造成肺炎,而是孩子患儿脑炎或肺炎,才会出现高热甚至高热不退。发热本身对孩子没有直接损害,但如果体温骤升或高热持续可能会出现惊厥。
高热惊厥多发生在3个月-5岁的儿童。高热惊厥往往发生在体温骤升阶段,多发生在发热的第一个24小时,发热超过24小时出现高热惊厥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抽搐时间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一次发热病程中一般只抽搐1次。反复的惊厥可能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防止热性惊厥的发生,最关键的问题是把患儿的体温降下来,体温达到38.5℃,要积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同时,不要带着高热的孩子慌忙就医,先医院,这样可以预防途中可能出现的热性惊厥。
误区3
体温下降后医生就不能判断病情了
医生判断病情不是通过体温高或低,体温高不意味着病情重,体温低不意味着病情轻,最关键的是看孩子的精神状况、结合其他症状、患儿的体征以及相关化验检查综合判断。带着高热就诊并不利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因为高热时,孩子会烦恼哭闹,这些不适是高热所致,并不是疾病严重的真实表现。观察孩子精神状况应观察孩子体温处于正常状态,如病情较重,即使体温退至正常,孩子仍会表现烦躁哭闹或萎靡嗜睡。
误区4
体温下降后化验就不准确了
化验结果和孩子的体温没有什么相关性(除外一些特殊化验检查),对于最常见的血常规,即使体温将至正常,异常的化验结果依然会显示出来。
化验的标本采集及结果与体温关系不大,往往与时间有相关性。有的家长刚发现孩子高热,医院,此时由于发热时间短,化验的真实性反而有待商榷。比如大部分孩子的血常规,在发热12-24小时可能还未发生变化,此时的检查结果可能未必就是真值。
误区5
体温持续不退在家中束手无策,医院
退热的主要方法是服用退热药,以及进行物理降温。在医院常规的退热也是这些方法,除非碰到恶性高热、稽留高热才会采取一些特别措施。所以宝妈们只要按照正确的退热方法来处理,一定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发热过程。
5.如何给孩子退热?吃退热药后体温持续不退怎么办?
正常的退热方法
退热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药物退热:即让孩子服用退热剂;二是物理降温,比如温水浴、冰贴冷敷等。
药物降温
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一般不建议过于积极地给予降温处理,可让孩子多喝水,多活动,有时候体温即会下降。
如果孩子体温达到或超过38.5℃,建议给予退热处理,最主要、最确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服用退热剂,如美林、泰诺林等药物,辅以物理降温。两种退热剂可交替使用(但不是必须交替),特别是体温持续高热,一种退热剂对体温的控制不理想时。
如果体温超过38.0℃,但不到38.5℃,就要看孩子自身的情况了,比如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发现孩子体温升高迅速(孩子每次发热体温变化由于病原体不同,热型常不同),即使体温不到38.5℃,也要让孩子服用退热剂。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的方法一般推荐温水浴,这种方法孩子容易接受,家长也容易操作,而且降温效果也比较理想。对于退热剂降温不理想或体温下降后很快升高,但服药间隔又太短,此时辅以温水浴还是比较适宜的。当然,洗澡时房间要保持适当的温度,不能太冷,泡澡前关闭门窗,保持室温,水温保证在平时洗澡的温度就可以。泡澡可持续15-20分钟,体温一般可下降1-2℃,洗澡后擦干孩子头发及全身皮肤再开窗。这种方法虽然与传统观念相悖,但确实简单易操作,可以一试,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宝宝抗拒,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冰贴冷敷、冰块冷敷(干毛巾包裹置于腹股沟、颈部两侧,每次冷敷时间不超过1分钟防止冻伤)等,毕竟所有的处置原则还是以宝宝的舒适度为准。
小提示:一般服用退烧药后,30-50分钟体温开始逐渐下降。在等待药物起效的几十分钟里,有的孩子体温还会升高,这时家长不要紧张。当发现孩子脖子后面开始有汗渗出时,体温就会慢慢下降。
不推荐的退热方法
酒精擦浴。这种方法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酒精刺激比较大,一般不建议家长使用。有些家长用酒精给孩子擦前胸后背,这是错误的,这样大面积的酒精擦拭,可能造成高浓度的酒精经皮肤被机体吸收,导致患儿酒精中*。
坚决不退热。现在有一些家长认为退热剂有副作用,或者认为高温环境不利于病*或细菌繁殖,所以当孩子发热时不给孩子退热,让孩子扛着。高温环境不利于病原体生存是对的,但高热时孩子非常难受,常常因高热哭闹严重,躁动不安,严重影响休息,而休息不好不利于孩子对抗疾病。另外,说到退热剂的副作用,网上传的很多,其实说再多都是孤立事情,属于偶发情况,退热剂都是OTC药物(OverTheCounter,非处方药),安全性好,家长不必过于担忧。
6.吃了退热剂体温仍持续不退宝妈们该怎么办
为什么服用退热剂后体温仍然持续不退?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1.服用退烧药后没有喝足够的水
孩子发热时体内代谢旺盛,会有大量水分被消耗掉,同时由于咽痛或情绪烦躁,孩子不愿喝水,导致水分摄入不足,两者综合导致孩子体内水分减少。而退热药退热,需体内水分参与,如果水分不足,即使服用药物,也会出现体温不降或降温缓慢的状况。
2.给孩子“捂”汗,穿太多衣服、盖太厚被子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发热怕冷,应该多盖让孩子发汗。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孩子与成人不同,汗腺发育不健全,靠体表散热是孩子散热降温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比如在发热时孩子捂得太严实,会造成体温上升快或下降不理想。家长只需让孩子穿的、盖的和平时一样多就可以了。
6.不要退热了事,记得带孩子去验个尿常规
相对于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而言,泌尿道感染是小儿相对少见的疾病。但小儿泌尿道感染常常病情隐匿,且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对肾脏不可逆的损害,并与小儿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所以,家长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还是十分必要的。
小婴儿
对大部分泌尿系统感染的婴儿来说,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除发热外,如果家长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小便时比较烦躁易哭闹,或经医生提示觉察孩子小便时有哭闹,这往往是尿痛的表现。
小婴儿不明原因的发热,最好进行尿常规的检查。尿常规的检查很容易,对孩子是无创的,如果发现尿常规异常即可按照泌尿系统感染进行正规治疗。
幼儿
常会诉说尿尿疼或拒绝尿尿(表现为少尿)
泌尿系统的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但对于孩子而言,其症状往往没有那么典型,其中尿痛的症状会相对明显,而尿频、尿急多不显著。因为小儿外阴黏膜娇嫩,容易发生外阴炎,不容易引起家长的注意,更不会想到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当孩子诉说尿尿疼时,家长应该检查一下宝宝的外阴,如果没有明显的红肿,应该想到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检查方法也简单,取晨尿或随机尿,一般留取中段尿,送医院送检即可(尿常规一般2小时内送检有效)。
学龄前儿童
5岁后仍尿床的孩子应警惕泌尿系统感染
相对于有症状的泌尿系统感染,无症状或非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的泌尿系统感染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5岁后仍尿床的孩子,要警惕有无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尿床的原因有很多,但一定要排除隐匿性的泌尿系统感染。
我曾接诊过一个5岁仍尿床的孩子,一直没有确切诊断。我给他查了尿常规,发现尿中有较多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成立,所幸孩子肾脏结构及功能无殊。经过抗感染治疗,尿床症状也随之消失。
泌尿系统感染在女孩中发病相对较多,而男孩子由于尿道长,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低。一般来讲,男孩发生一次泌尿系统就应该考虑有无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女孩子如果反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也应该考虑有无泌尿系统感染。
图文编辑:一院正青小钢炮
指导:叶启东
欢医院儿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