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阴虚和湿热一起出现了别怕,用张仲景的这个 [复制链接]

1#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大家在学习中医的时候免不了会碰到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大家都在同一个季节中,为什么我感冒了,他却没事儿?还有,我怎么感觉自己既阳虚又阴虚呢?这些有“矛盾”的问题我们以前其实都讲过,只要明白其中道理,就不难理解。但我们今天要讲一个更令人难以捉摸的问题,阴虚与湿热并见。

◎八岁手绘

阴虚是津液亏虚,湿热是液体聚集泛滥,这两者怎么还能放到一起讲呢?这两种病因是单独的?还是有因果关系?大家稍安勿躁,看了今天的文章,相信您就会有一定的理解了。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中医证名。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

这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包括了西医中的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肥大、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患。通常来说,这个问题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很常见,但由于女性生理构造的影响,女性患者在临床占大多数。

有一类小便不利的人,他们不仅被尿意窘迫、排尿少、排尿时不快和有疼痛感折磨,甚至发作时还有高热、头痛、两颧潮红、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口渴、心烦不寐等症状。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水热互结(湿热)兼阴虚的证候。

那用什么方子好呢?我认为出自《伤寒论》的猪苓汤再合适不过了。组成: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0g。

猪苓汤

猪苓汤是一种祛湿剂,具有利水,养阴,清热之功效。主治水热互结证兼阴虚证。同时还可治疗尿血、水肿、腰痛、癃闭(尿储留、几乎无尿)、咳血、伤暑、咳嗽等。

很多人看到这就不理解了,说能治尿血、癃闭还勉强可以理解,毕竟都是下焦的问题,但还能治咳血、咳嗽、腰痛?没错,不仅如此,还能治腹泻和呕吐呢!

医案(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经方大家郝万山老师讲猪苓汤的时候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西医大夫向郝万山老师求援,说有一个患者是神经性呕吐,喝水吐水,吃饭吐饭,喝药吐药。最奇怪的是,给她输液,如果今天输的液体超过两瓶,她都要变成粘液给吐出来。郝万山老师问了问具体情况,这个西医大夫说患者已经吐了三个月了,也开了一些和胃降逆止呕的中药,但是效果不佳。

郝万山老师听完后也不耽搁,立马启程前去面诊。等到了以后,郝万山老师发现此人舌光红无苔,脉细弦而数,一派阴虚的现象。郝老师又问睡眠怎样?是呕吐前就睡不着还是呕吐后睡不着?(重点,顺序很重要)原来,患者以前就有神经衰弱,经常睡不着觉,而且以前还有慢性的泌尿性感染,经常反复发作,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并且这次又犯了。

郝万山老师听完后,当机立断开了猪苓汤。但是服用方法有所要求:要一个小时给她喝一勺,这个一次不能多喝。这样做的目的是她本身喝药吐药,喝水吐水,如果喝的这个药要再吐出来的话,它就不能够发挥作用,所以要每次少量的,让她慢慢的适应。没想到两天以后这个患者症状就有所改善,一周以后便可进流食了,而三周以后病人则痊愈出院了。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医案(二)

第二个医案是刘渡舟刘老先生的医案,比较简短,但蕴含的信息却一点也不少。

女,42岁。患经行泄泻数年,多方调治不愈。患者平时大便正常,每次行经,便作泄泻,质稀如水。口干而渴、小便窘迫、夜不得寐、寐则梦多、两腿自感沉重如铅。本次月经来潮量多挟有血块。刘老视其舌红苔白、脉弦细。辨为阴虚生热,热与水结,代谢失序,水液下趋大肠作泻。治当育阴、清热、利水,为疏猪苓汤原方:猪苓20g、茯苓20g、阿胶10g(烊化)、泽泻20g、滑石16g。服三剂,泄泻即止,小便自利,诸症随之而愈。

其实从这两个医案可以看出来阴虚和湿热(水热互结)确实是有因果关系的。

通常来说,在中医里猪苓汤的适应症可以是伤寒之邪入里化而为热,与水相搏,导致水热互结,且热能伤阴津,形成此证。也可能是热邪进入人体之后,与体内的水湿互结之后,形成湿热,热邪灼伤阴津。

还有可能是第二个医案提到的情况,少阴阴虚,也就是心肾阴虚,也叫心肾不交,肾主水,若是肾阴虚,一方面使肾气不充,丧失了主水的功能,可能会导致水液内停,形成湿邪;另一方面,肾阴虚也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亢盛,又可产生内热,邪热与水互结在一起,又会形成今天提到的病理结果。这个大家知道就可以。

但无论是先有湿热还是先有阴虚,其实都绕不开,湿热才是这个病症的“主角”。

湿热

湿热,属于六淫的两邪,即湿邪和热邪的结合体。

◎八岁手绘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也可因感受外邪而产生。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通常有以下几点原因。

1.感受外邪

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

而且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也会生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现代人大多口味比较重,喜欢肥甘厚腻,而这就是酿湿生热的主要原因;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比较容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湿热蕴结的病因。

3.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4.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舌苔*腻,脉数。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呕吐,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这么多症状是不是不好记?没关系,张仲景帮您总结好了。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我刚刚用了这么多篇幅才给大家讲清楚,而张仲景只用寥寥数字就已经诠释的非常完美了。这几句话具体什么意思呢?

猪苓汤适应证是阴虚水热互结。在第一个医案中患者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心烦不得眠,这三组主证都有,但对她说来这三组症状都不突出,而突出的是个呕吐。在《伤寒论》中的猪苓汤证中,由于水邪是流动的,水邪犯肺可以出现咳嗽,水邪犯胃可以出现呕吐,水犯浸渍肠道可以出现下利。所以咳嗽、呕吐、下利是猪苓汤证的三个副证。

由于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所以郝万山老师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开出了猪苓汤,没想到效果意外的好,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学习的。

紧接着往下看,我想说说“渴欲饮水”,其实渴欲饮水,并不是耗伤津液所致,要是这样的话,张仲景应该说“渴欲饮水数升”或“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渴欲饮水本义是渴欲饮但不能饮。

要是真到了那种要喝很多水的地步,体内应该是有大热(实热)的,应该用石膏。但是从方中用滑石,且用量还不多,可以看出不过是有些许余热,且与水饮互结,即为水所掩,故即是有热也微乎其微(虚热)。

◎八岁手绘

还有什么证据能佐证这点呢?第三条,“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什么意思?就是说体内津液缺失,或者出了很多汗之后,体内液体不足的时候不能用这个猪苓汤。

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说了猪苓汤是养阴利水剂。如果本身一个人出很多汗,津液就会缺少特别多,再用利水剂,岂不是让津液虚上加虚。

而猪苓汤证不是这样,它其实不是体内津液的缺乏,而是输布产生了问题,都淤堵在某一个地方了,需要利水的东西来解决。

药物解析

猪苓的利水作用强不是偶然的,与其调节气机升降和能开腠理有关。李时珍曰:“猪苓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首先一药有升降双重功能,已经不可多得;其次开腠理而利小便,也是难得之品,猪苓与阿胶相配,能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湿,“相反”相成,非常巧妙。

值得一提的是,至于泽泻,世人多知其清热利水,不知更有神妙之用。泽泻生于沼泽浅水之中,但仍能吸取营养物质并让水分遍布全身,所以泽泻有助津液上呈的功效。再加上茯苓、滑石之淡渗利小便,阿胶之养阴润燥,主次分明。

大家看了这篇文章以后不知道有没有引起大家的一些共鸣,实际上体内有湿热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就拿小便不利来举例子,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想要“一泄为快”但是过程既疼痛难忍又不顺利,自然是令人难以忍受。所以,为了避免湿热在我们体内兴风作浪,这里建议大家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

湿热证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祛湿。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

食疗方面,给大家推荐两个方子

去湿平安茶

处方:绵茵陈,川忍冬各15克,川加皮15克,夏枯草15克,藿香、甘草各10克,谷芽25克。

做法:3碗半水煎至1大碗服用,具有去湿消滞、清热、平肝等作用。

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好了,关于湿热和阴虚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从而想通了一些以前不曾理解的问题呢?

—THEEND—

相关文章回顾

?发汗不当或寒邪入里化热导致心胸烦躁、短气咳嗽怎么办?这个方子能补救!

?感冒、痛经、抽筋、痤疮都能治?难道这个方子才是家庭必备么?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