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享/中医药治疗红蝴蝶疮一则
病例简介:张某,女,23岁;因“周身皮肤散在红斑1月余”于-02-19于我科门诊就诊。治疗半年后停服激素,坚持中医药辩证治疗,后症状无复发。
初诊
主诉:周身皮肤散在红斑1月余。
现病史: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红斑,色鲜红,略肿胀,脸部尤甚,光晒后加重,皮损无瘙痒疼痛等不适,伴关节疼痛,乏力,低热,口苦,无恶寒,纳差,小便色*,大便质稀。舌红,苔薄*,脉滑数。
既往史、过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37.5℃,神志清,营养状况可,精神一般;面颊和鼻梁部见水肿性蝶形红斑,四肢远端见红色斑疹,光晒后加重;四肢乏力,关节疼痛,不伴肿胀,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自免五项:补体30.g/L↓,补体40.g/L↓,循环免疫复合物32.38RU/mL↑,抗双链DNA抗体阳性(1.52),抗核抗体阳性核均质型1:核颗粒型1:;血液分析:白细胞总数1.71E+9/L↓,中性粒细胞总数0.89E+9/L↓,淋巴细胞总数0.63E+9/L↓,嗜酸性粒细胞总数0.00E+9/L↓;生化八项:尿素2.23mmol/L↓;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比例49.0%↓,β2+γ桥带蛋白比例33.0%↑;尿组合:尿白细胞酯酶2+,隐血3+,白细胞数94个/uL↑,上皮细胞37个/uL↑;风湿三项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红蝴蝶疮(风湿热证)
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思路:
红蝴蝶疮,中医又称“蝶斑疮”,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因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不足,虚火上炎;兼因腠理不密,日光曝晒,外热入侵,热*入里,二热相搏,瘀阻脉络,发为此病。患者为年轻女性,就诊时红斑狼疮急性发作,热*蕴结肌肤,上泛头面则面生盘状红蝴蝶疮;热*内传脏腑,瘀阻于肌肉、关节,则见关节疼痛;邪热伤津,耗伤正气,可见低热、乏力、纳差等症状。辩证为“风湿热证”,急性期宜对症治疗,治宜清热解*、祛风化湿,方拟*连解*汤加减。
治疗:
西药:醋酸泼尼松片25mgqdpo。
中药:
青蒿20g*芩片10g麸炒枳实10g竹茹10g
葛根30g法半夏10g茯苓20g青黛5g
滑石20g炙甘草10g*连片10g
复诊
-03-17
症见:上肢、面部见散在鲜红色斑片,无瘙痒疼痛等不适,关节疼痛较前减轻,口苦,偶有咽痒,间断低热,纳可。舌红,苔薄*,脉细数。
诊断:中医诊断:红蝴蝶疮(热*蕴肤证)
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思路:患者关节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有低热、口苦,红斑消退不明显,兼见咽痒,提示热*较为炽盛。在原方基础上加强清热解*力度,予板蓝根、玄参、升麻等;加马勃、牛蒡子清热利咽;斑疹无水肿,此诊大便成形,脉转细数,去青蒿、半夏、枳实、滑石等药。
治疗:
西药、中成药:甲泼尼龙8mgbidpo,羟氯喹片0.2gbidpo;狼疮定片6#tidpo。
中药:
*芩片10g*连片10g玄参15g板蓝根15g
马勃10g牛蒡子10g广升麻10g北柴胡10g
蒸陈皮6g桔梗5g甘草片6g薄树芝10g
年4月至同年6月,症状逐渐好转,无新发红斑,偶见轻度脱发;激素逐渐减量,中药处方大致同前,随症加减。
-08-25(停服激素)
症见:全身皮肤见少许暗红斑疹,月经量较前减少,无关节疼痛,无脱发,无发热,纳眠尚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07-07复查自免五项:抗核抗体阳性核仁型1:核颗粒型1:;血液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总数0.03E+9/L↓;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比例54.4%↓,γ区带球蛋白比例19.8%↑;尿组合:尿白细胞酯酶1+,白细胞数35个/uL↑,上皮细胞62个/uL↑;生化八项、风湿三项无明显异常。
诊断:中医诊断:红蝴蝶疮(阴虚火旺证)
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思路:治疗大约半年后,患者红斑已基本消退,余无特殊不适。考虑邪热渐退,阴精亏耗,阴虚火旺,故见斑疹暗红;肝肾不足,则月经量少;舌红、苔薄、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治宜滋阴凉血降火。
治疗:
西药、中成药:停激素,继续服用狼疮定片6#tidpo。
中药:
红参片10g牛蒡子10g广升麻10g蒸陈皮5g
甘草片6g布渣叶15g葛根15g羌活10g
侧柏叶10g茵陈15g白花蛇舌草30g虎杖15g
薄树芝10g
-02-16(治疗12月后复查化验)
实验室检查:自免五项:抗核抗体阳性核颗粒型1:;血液分析:淋巴细胞总数0.79E+9/L↓,嗜酸性粒细胞总数0.03E+9/L↓,血红蛋白量g/L↓,平均RBC体积77.9fl↓;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比例54.9%↓;生化八项、尿组合、风湿三项无明显异常。
比较:整体指标较前好转,尿白细胞酯酶转阴。
处方:未予用药。
-12-29(治疗24月后复查化验)
实验室检查:自免五项:抗核抗体阳性核颗粒型1:;血液分析:淋巴细胞总数1.07E+9/L↓;血清蛋白电泳:γ区带球蛋白比例19.1%;生化八项、尿组合、风湿三项无明显异常。
比较:与1年前变化不大。
处方:未予用药。
总结
红蝴蝶疮是一种以面及手等暴露部位皮肤红斑、鳞屑、萎缩,状似蝴蝶,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临床常见类型为盘状红蝴蝶疮和系统性红蝴蝶疮。其特点是盘状红蝴蝶疮好发于面颊部,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多为慢性局限性;系统性红蝴蝶疮除有皮肤损害外,常同时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病变呈进行性经过,预后较差。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红斑狼疮。
上文提到,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而成。精血不足,虚火上炎,兼因腠理不密,日光曝晒,外热入侵,热*入里,二热相搏;热*蕴结肌肤,上泛头面则面生盘状红蝴蝶疮;热*内传脏腑,瘀阻于肌肉、关节,则发系统性红蝴蝶疮。在系统性红蝴蝶疮病程中,或因热*炽盛,燔灼营血,阻隔经络,则可引起急性发作而见高热,肌肉酸楚,关节疼痛;或邪热渐退,则又多表现为低热,疲乏,唇干舌红,盗汗等阴虚火旺、肝肾不足证候;或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而致气血凝滞;或因病久气血两虚而致心阳不足;但病程后期每多阴损及阳,累及于脾,以致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膀胱气化失权而见便溏溲少,四肢清冷,下肢甚至全身浮肿等症。在整个发病过程中,热*炽盛之证可相继或反复出现,甚或表现为热*内陷,热盛动风。本病病情常虚实互见,变化多端。
本案患者为年轻女性,初诊时红斑狼疮急性发作,见周身散在红斑,斑片鲜红、低热、关节疼痛、舌红、脉数等,辩证为“风湿热证”,治宜清热解*、祛风化湿,方拟*连解*汤加减。二诊时患者热*较为炽盛,辩证为“热*蕴肤证”,治宜清热凉血,在原方基础上去青蒿、半夏、枳实、滑石等化痰、利水等药,加板蓝根、玄参、升麻等清热凉血。治疗半年后复诊时邪热渐退,阴精亏耗,辩证为“阴虚火旺”,治宜滋阴凉血降火。
中医在治疗红蝴蝶疮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本病治疗周期较长,病情变化多端,需要耐心以及医患之间的高度配合。本医案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欢迎后台留言。
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图:
医案整理:冼丽柠
排版:龚宇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