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连载五十三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的药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067.html

第五章顽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一节中西医疾病概述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是1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典型的关节炎的表现是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除关节炎症和畸形外,常有皮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和心包炎等全身症状和内脏损害。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导致关节永久损害和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该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和免疫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关系,感染可能是诱发或加重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其状似与痹病、风湿、热病、热痹及白虎历节风等病证相近。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气血两虚,营卫失和,腠理不固或素体蕴热,外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或痰湿瘀阻致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痹证、发热”范畴。日久内舍肝肾可致关节挛缩、僵直,患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为邪所阻,深入骨骱,胶着不去,痰瘀交阻,凝涩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肿痛发热时作,治颇棘手,不易速成,当属顽痹的范畴。

目前,针对本病,西医尚无很好的办法,主要以控制病变的活动度,减轻或消除关节疼痛和肿胀;预防感染和关节炎症的加重;预防关节功能不全和残废;恢复关节功能及生活与劳动能力为目的。

本病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匮乏,文献少有涉及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的资料,国内也没有1篇关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多中心、大样本、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国外一些单中心临床资料也存在病例少、观察时间短、失访数较多的缺陷。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关节型发病率:芬兰报告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关节型发病率最高,为19.5/10万,加拿大为17.8/10万;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为7.8/10万;男女性别比美国和加拿大分别为1:2.8和1:2.1;国内报告男性略多,男女性别比为1.1:1。

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命名繁多,如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erheumatoidarthritis,JRA)、Still’s病、幼年慢性关节炎(juvenilechronicarthritis,JCA)、幼年型关节炎(juvenilearthritis,JA)等。为了便于国际间协作组对这类疾病的遗传学、流行病学、转归和治疗方案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年国际风湿病联盟儿科委员会专家组经过多次讨论,将“儿童时期(16岁以下)不明原因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者”,命名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

根据是否存在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心包炎,以及受累关节的数量等因素将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分为全身型;多关节型,类风湿因子阴性;多关节型,类风湿因子阳性;少关节型;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ERA);银屑病性关节炎;未定类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七类。

1.中医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记载,但是在“痹证”、“内伤发热”、“血证”等病证中有相似的论述。本病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腠理不固,脏腑虚损;外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肢体筋脉失养而挛缩。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风寒、暑湿之邪,由气入营,气血流通不畅,瘀滞成痹。

小儿体属纯阳,为稚阴稚阳之体,且脾常不足,心肝有余,感受病邪,易于化热,形成热证,本病以热痹多见。病证初起以邪实为主,邪实多为风湿热瘀;后期损伤正气,以气阴两伤,阴血亏虚为主。

2.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感染因素约35%JIA病人关节液细胞中能分离出风疹病*,有些全身型JIA病人有柯萨奇病*或腺病*感染的证据。虽有许多关于细菌(链球菌、耶尔森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属等)、病*(细小病*B19、风疹和EB病*等)、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与本病有关的报道,但都不能证实是诱导本病的直接原因。

(2)遗传因素很多资料证实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具有遗传学背景,研究最多的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具有HLA-DR4(特别是DRl*)、DR8(特别是DRBl*)和DR5(特别是DRl*)位点者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易发病人群。其他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发病有关的HLA位点为HLA-DR6,HLA-A2等。也发现另外一些HLA位点与JIA发病有关。有人已经证实单卵双胎及同胞兄妹共患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病例,由此提示遗传因子可能发挥易患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重要作用。

(3)免疫学因素有许多研究证实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①部分患儿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存在类风湿因子(RF,抗变性IgG抗体)和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②关节滑膜液中有IgG包涵体和类风湿因子的吞噬细胞(类风湿关节炎细胞,RAC);③多数患儿的血清IgG、IgM和IgA上升;④外周血CD4+T细胞克隆扩增;⑤血清炎症性细胞因子明显增高。

综上所述,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各种感染性微生物的特殊成分作为外来抗原,作用于具有遗传学背景的人群,激活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损伤或分泌细胞因子、自身抗体触发异常免疫反应,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和变性。尤其是某些细菌、病*的特殊成分(如HSP)可作为超抗原,直接与具有特殊可变区β链(Vβ)结构的T细胞受体(TCR)结合而激活T细胞,激发免疫损伤。自身组织变性成分(内源性抗原)如变性IgG或变性的胶原蛋白,也可作为抗原引发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免疫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