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点发热热型的 [复制链接]

1#
发热

发热是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所致。

腋测法:36~37℃;

口测法:36.3~37.2℃;

肛测法:36.5~37.7℃。

正常人体温常可有变异,一般下午较上午偏高,运动、进食后体温稍高,但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妇女排卵后较高,月经期较低;运动或进食后略高;老年人略低。

低热(37.3~38℃)

中高热(中度热38.1~39℃;高热39~41℃)

超高热(>41℃)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

非感染性发热:

风湿性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

恶性肿瘤——恶性实体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

无菌性组织坏死——心肌梗死、肺栓塞、烧伤、大手术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甲亢(包括甲状腺危象)、严重脱水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外伤、肿瘤

物理因素——中暑

变态反应——药物热、药物引起的溶血和血型不合输血引起的溶血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功能性发热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如大叶性肺炎和斑疹伤寒等。

(2)弛张热:因常见于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如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至数天后又骤升,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交替发作多次,如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骤升,持续数天后又骤降,如此反复发作,如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如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等。

诊疗思路:

1.问诊发热的诱因、规律及缓解方式;

2.问诊伴随症状了解病因明确诊断:

①伴头痛,提示颅内感染或脑出血;

②伴寒战,提示感染、败血症;

③伴出血,提示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肾综合征出血热;

④伴胸痛提示肺部疾病及心脏疾病;

⑤伴腹痛,提示腹腔感染或肿瘤;

⑥伴尿痛、尿频、尿急提示泌尿系感染或肾结核;

⑦伴肌肉痛,提示肌炎或*团菌病;

⑧伴皮疹,提示发疹性传染病或免疫病;

⑨伴*疸,提示溶血或肝脏疾病、败血症等。

3.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和隐血;血沉;胸部X线片;腹部B超;细菌学检查;其他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如血清学试验(肥达、外斐反应)、自身抗体(抗核抗体谱等)检测、各种穿刺液(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骨髓液)检查、各种活检(淋巴结、肝、肾及各种病变组织)等。

4.处理原则

最关键的是治疗原发病。

遇有下列情况应作紧急降温处理:①体温超过40℃;②高热伴惊厥或谵妄;③高热伴休克或心功能不全;④高温中暑。

1)首选物理降温:冰袋或冷毛巾冷敷、35%左右酒精擦浴。

2)退热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糖皮质激素慎用。

3)对超高热或高热伴惊厥、谵妄者,还可应用冬眠疗法

5.转诊指征

1)经处理高热不退,伴有某种危重病征,如昏迷、抽搐、剧痛、呼吸困难、发绀、休克、重度心律失常等。

2)经初步检查,对发热诊断不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患者。

3)疑为风湿、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发热。

该知识点考核最多的就是热型的意义,多为A1型题和B型题。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如大叶性肺炎和斑疹伤寒等。

弛张热:因常见于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如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

一、A1型选择题

1.败血症的热型常为

A.稽留热

B.不规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E.波状热

2.下列哪项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A.风湿热

B.大叶性肺炎发热

C.细菌性痢疾发热

D.阿米巴肝脓肿

E.普通感冒

一、A1型选择题

1.D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1℃,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川崎病、晚期肿瘤等。

2.A

发热的原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风湿热属非感染性疾病致发热中的抗原-抗体反应,因此答案是A,而其余四种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

医学教育网年医师好课上线

现在购买即赠送年课程

备考快人一步,一举拿证不在话下!

有问题,可以进群或者添加老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