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吴普》曰: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狄,一名毒公,一名卑负(《御览》作果负),一名耿子,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正月始生。叶厚、茎方、中空,叶四四相当,与蒿相似。
又云: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李氏小寒,十月采,形如乌头,有两岐相合,如乌之喙,名曰乌喙也,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一名萴子,一名莨,神农岐伯有大毒,李氏大寒,八月采,阴干。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御览》,《大观本》节文)
按《说文》云:萴,乌喙也。《尔雅》云:芨,堇草。郭璞云: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范子计然》云:乌头出三辅中,白者善。国语云:骊姬置堇于肉。韦昭云:堇,乌头也。《淮南子》主术训云:莫凶于鸡毒。高诱云:鸡毒,乌头也,按鸡毒即奚毒,即子,即萴子侧子也,《名医》别出侧子条,非。
我们去研究川乌就会发现,川乌和附子是很有渊源的,附子的母根就是川乌,我想附子之所以叫附子,就是因为它附着川乌而生的缘故吧。所以有附子逐寒,乌头祛风之说;川乌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正因为川乌有大毒所以使用起来应慎之又慎。
一般种植川乌是在冬至前后,冬至在中医学者看来就是一阳初生时,而且冬天一般植物都不容易生存,川乌都可以顽强的生长下去,不怕严寒。所以川乌就如同一团逐渐壮大的火焰。
对于一些风湿痹症历节痛风,顽固偏头痛,总少不了川乌。像风湿痹症,反反复复,久治难愈,这时需要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而这方面最强的就是这川乌了。所以由于川乌大温大热,偏性具足,才能够力挽狂澜,故而入汤剂时,川乌大毒应该先煎一小时,这样可以大大减低它的毒性。
一般我们会把川乌制作成乌头蜜,既可以降低毒性,又可以用它来治疗风湿痹症,我们先用乌头加蜂蜜先煎半小时,去渣后再下其它药同煎,这样煎出来的药汤,不仅毒性减低,而且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里讲:“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里主要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五味药组成。中医讲伤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于关节,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则关节疼痛。再加我们身体肌表正气不够固密,《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上讲:“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当我们的阳气脏腑都不够用时,哪里有多余的气血供应到肌表毛孔去濡养呢?所以风寒湿邪就容易长驱直入。治疗当然是温经散寒,通络除湿之法。方中麻黄发汗宣痹;川乌祛寒止痛;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卫,白蜜甘缓,解川乌之毒。
如果我们深入的去探讨乌头汤,就知道张仲景创立乌头汤治风湿痹症,需要用黄芪、甘草大补气血,使身体正气充足;芍药加上甘草,酸甘生阴,补充麻黄发散出去的阴液。进而再配合乌头,去攻逐寒冷,搜风祛湿,消除痹痛。
所以这个乌头汤,你可别小看它有攻有守,有动有静。
用黄芪、甘草守住正气,用川乌、麻黄,攻逐寒痹,这样正气日益壮大,寒痹日益消去,关节血脉得到气血的充养,寒湿之邪从毛孔被赶出去,局部屈伸就开始灵活,不再那么疼痛。
所以张仲景立乌头汤,不仅仅是给我们留下了秘方,更是把他治病的思维也传给我们了。
禁忌:乌头附子,用豆腐蒸熟或黑大豆蒸熟者,谓之熟乌头熟附子,味淡而力薄,不能用以救急,生者仅去皮脐,味咸而力猛,可以救急,宜慎用之,经疏曰,一切阳证火证热证,阴虚内热,血液衰少证,均忌,忌豉汁,畏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