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OOK上海即将消失的职业修古董灯的人 [复制链接]

1#

LOOK

上海即将消失的职业⑤修古董灯的人原创DaiShanghaiLOOK收录于话题#上海即将消失的职业4个内容

?LOOK!MYCITY?

广元路,一爿10m?2;的小店

狭长的空间摆满古董灯

--

店主姓吴,爱灯人士

有一门修理、复原古董灯的好手艺

今天的故事,跨度40年,发生在灯下

“这不是复古,是修旧如旧”

“这家店是我的梦想”

店主吴老师曾经开了40年锦江大巴车,对古董灯的爱好与这门修复的手艺,或许算是“阴差阳错”落到他手里的。

Q哪儿学的手艺?

我开大巴认识了新东家,他老婆喜欢古董灯,我帮着打点,也琢磨上了;古董灯都是玻璃做的,很容易坏,好东西又稀少,只能自己修,一来二去,修灯的手艺慢慢也就有了。

Q怎么想到开一家店?

我爱玩,满世界旅游,在泰国看到街边小店啥都卖,由着老板性子来,喜欢又羡慕,想我这辈子也能开这么家店就好了。

退休之后,想着正好手上有这技术,又挺喜欢这些“老东西”,我就干脆开了这间小店——这家店是我的梦想,这算是完成了。

拍摄当天,吴老师正在修复一盏水晶灯:清洁、修理、找合适的水晶,手工串线,目前完成一半多,已经用了三四天的时间,串完整盏起码得再要两天。

Q是有人问你订了这盏灯吗?

不是,我自己喜欢。找到时就只有灯架了,大概是民国初年的东西,那时候才刚通电,这算是超豪华的灯,坏了太可惜了,我就想把它复原,挂在店里,好看。

低矮的小桌板上铺满了水晶配件

串水晶灯很费劲,看着都手指头生疼

吴老师让我们掂一掂看灯上的水晶,很沉,一颗水晶球大概有克(参考AirPods40克),整盏灯做完了,怎么也得有15公斤了。

和大部分手工艺人一样,吴老师也少言寡语,不怎么愿意与人搭腔,但问起店里的灯,他却能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从灯的历史,到稀奇在哪儿,头头是道。

Q最喜欢的一盏灯?

这是民国二三十年代的小冰山灯,这造型的玻璃现在高科技都不一定能做得更好;当年灯的螺口直径8厘米左右,太大太小了的都是后来仿的。

民国时期奖杯灯

因形似奖杯而得名

s花篮琉璃灯罩吊灯

五个灯头,来自宋庆龄公寓

s西门子吊灯

受年轻人喜爱,摩登造型

但凡对哪个角落里的灯泡好奇,吴老师都会麻利地戴上老花镜、给通上电展示——就像爷爷展示自家孩子那股劲儿,一模一样。

s亚浦牌台扇

在吴老师的店里得到修复的,古董灯之外的老物件也不在少数,和灯一样,它们依然保留着上世纪摩登别致的造型,同时更揣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吴老师的最爱烟具套装

吴老师不吸烟,最喜欢这组套装是因为“有老上海额咪道”。大小两个铜罐分别用来装香烟、盛烟灰,中间竖着的迷你“报刊架”是自来火(火柴)的位置,讲究又可爱。

最得意收藏民国「美女系列」玻璃制品

因为玻璃极难保存的特性,这几个人像完全没有缺损的玻璃器皿(左-花瓶;右-糖缸),属于非常稀有的“好东西”。

北外滩改造时期保留下来的铜门锁

鸳鸯锁(开锁需要两把钥匙,夫妻各保管一把)

吴老师的回忆——也是老上海的回忆

这是上海滑稽剧团的纪念卡,我在上海市劳模集体,有机会认识了这些滑稽明星,和他们庆祝80岁生日Party,上面有他们的签名,估计现在年轻人都不认识他们,像姚慕双、翁双杰都不在了...

/

吴老师与小店合影最后来说点啥

现在也有不少时髦的年轻人来问我买灯,说“复古,好看”,年轻人喜欢,我很开心。

但我想补充一句,这其实不是复古,它本来就是“古”——恢复它们曾经最好看的样子,修旧如旧,这就是我的工作。

/即将消失的职业-修复一盏古董灯/

灯下的故事,吴老师精彩的退休生活

这才刚刚开始

圆梦,几岁可都不算太晚

给大家看看,吴老师修复好的水晶吊灯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广元路号

营业时间

每天10:00-19:00

编辑:Dai

摄影:Amy

原标题:《LOOK

上海即将消失的职业⑤修古董灯的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