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IoT芯片全景报告看懂四大核心芯片,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治愈 https://m.39.net/pf/a_4793212.html

“AIoT”即“AI+IoT”,即人工智能技术(AI)与物联网(IoT)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物联网采集底层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分析数据并实现相应功能,两项技术相互促进。AIoT的发展离不开四大“核芯”:泛智能—SoC、泛控制—MCU、泛通信—WiFi/蓝牙芯片、泛感知—传感器。预计0年全球和中国AIoT行业中传感器/芯片生产商的价值量分别为48和8亿美元。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方正证券的报告《AIoT芯片研究框架》,揭秘AIoT四大核心芯片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方正证券

原标题:

《AIoT芯片研究框架》

作者:陈杭等

一、四大核心芯片各显神通

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目前正处于复合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据ABIResearch公司的数据,09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达到49.6亿,预计到06年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到37.亿。

AIoT发展的离不开四大核心芯片:SoC、MCU、通信芯片、传感器。SoC是数据运算处理中心,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MCU是数据收集与控制执行的中心,辅助SoC实现智能化。WiFi/蓝牙芯片:数据传输的中心,远程交互的关键。传感器:数据获取的中心,感知外界信号的关键。

▲AIoT四大核心

SoC芯片(SystemonChip)又称系统级芯片,片上系统。是将系统关键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可以实现完整系统功能的芯片电路。SoC是手机、平板、智能家电等智能化设备的核心芯片。

SoC芯片作为系统级芯片,集成有CPU、GPU、NPU、存储器、基带、ISP、DSP、WIFI、蓝牙等模块。

▲SoC芯片优缺点对比

MCU(MicrocontrollerUnit),又称微控制器或单片机,是把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从而实现终端控制的功能,具有性能高、功耗低、可编程、灵活度高等优点。MCU一般分为4位、8位、6位、3位和64位。

▲MCU基本组成

MCU内部的功能部件主要是CPU、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I/O端口、串行口、定时器、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等八大部分,还有一些诸如时钟振荡器、总线控制器和供电电源等辅助功能部件,此外,很多增强型单片机还集成了A/D、D/A、PWM、PCA、WDT等功能部件,以及SPI、IC、ISP等数据传输接口方式,这些使单片机更具特色、更有市场应用前景。

MCU由Intel率先提出,经过4位、8位、6位、3位乃至64位MCU迭代更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目前市场上以8位和3位MCU为主,未来随着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3位MCU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在国内,现阶段8位、3位MCU企业居多,未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实现MCU的国产替代。

MCU、MPU、SoC均可作为设备的主控,AIoT通常会将SoC、MCU搭配使用。

▲典型的MCU、MPU和SoC对比

IoT设备联网的关键在于通信组网技术,包括有LoRa(远距离无线电)、Zigbee(短距离低速)、WiFi、NB-IoT(蜂窝网络)、蓝牙等。主要的通信组网方式是WiFi和蓝牙,00年WiFi和蓝牙组网技术占比达67.3%,由于流量成本的降低,蜂窝网络组网占比逐年提升,由07年的3%上升到00年占8.75%。

Wi-Fi每4-5年左右会出现一次技术变革,变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带宽。WiFi6的理论带宽达9.6Gbp;AP接入容量是ac的4倍,支持更多的终端并发接入;终端功耗节约30%以上,满足物联网终端对低功耗的要求。因此,WiFi6将在接下来3年成为WiFi市场的主力技术,可极大提高接入用户的体验。

▲WiFi技术发展进程

通信方案主要有两种:单芯集成协议MCU和双芯MCU+通信芯片。单芯方案主要用于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比较简单的控制电路;双芯片方案主要用于智能摄像头、智能音响等运算要求高的电路。

双芯结构会增加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安全风险,例如存储在闪存中的网络安全密钥容易受到网络攻击、需要对不同软件开发工具进行更多投入、系统级应用没有技术支持等。物联网发展呈现通信协议+MCU集成趋势。

传感器是物和物之间得以相连的起点,是将接收到的物理感知转化为电信号的基本枢纽。作为物联网上游构件中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在各类物联场景中存在大量需求。传感器历经三个阶段,结构型传感器(-),固体传感器(-),智能传感器(-至今)。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接收被测量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种类多样,如CIS、RF、雷达、指纹传感器等。

▲传感器发展历程

▲传感器种类

二、AIoT芯片产业全景、MCU

总体来说,MCU行业集中度高,国内厂商市占率较低。全球MCU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全球MCU厂商主要为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意法半导体等,TOP7头部企业市占率超过80%。

中国MCU奋起直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国内MCU芯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兆易创新、华大半导体、中颖电子、东软载波、北京君正、中国台湾企业新唐科技、极海半导体等市占率稳步上升。

国外厂商IDM模式为主,国内厂商Fabless模式为主:国外大厂如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微芯、英飞凌采用IDM模式,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国外个别厂商如恩智浦以及大部分大陆厂商采用Fabless模式,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中国台湾企业盛群、松翰、新唐以及大陆厂商士兰微、华大半导体等采用IDM模式。

▲09年全球MCU竞争格

▲09年中国MCU竞争格局

国外厂商产品齐全,国内厂商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国外厂商产品种类齐全,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且产能分布较为均衡,国内厂商产能主要集中消费电子特别是家电领域,芯旺微、比亚迪等企业拥有车规级MCU产品,其他厂商尚处在研发或认证阶段。

国内外厂商产品位数相差不大:国外厂商如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微芯科技等主流产品均为3位,部分国内厂商如中颖电子产品以8位为主,目前大部分国内厂商均具备3位产品生产能力,整体差距不大。

内核方面,各家厂商均以ARM内核为主,国内厂商主要使用ARMCortex-M0/M3内核,国外厂商对性能更好的M4/M7内核使用率较低。另外部分国外厂商如微芯科技拥有自主开发的内核,国内厂商中芯旺微拥有自研内核。

生态建设国外厂商优势明显:以中国电子技术论坛发帖量(兆易创新、新唐等厂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