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奔流到海,经过鄂州某段时,岸边突出一块岩石山,往来客旅称这里为“燕矶”,这就是燕矶镇的由来。
自从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落户这里,燕矶镇就从“临江”变成“临空”,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
其实,燕矶人是鄂州最早乘坐飞机的一群人。年,湖北日报头版刊载报道《燕矶八百农民坐飞机做生意》,引起过一时轰动。
这“八百农民”当时做的是什么生意呢?老鄂州人不会陌生,是金刚石刀具生意。
一张神秘配方撬动百亿集群
年,燕矶镇被中国金刚石情报网确认为“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
不是原材料主产地,也不是产品主销地,“两头在外”的燕矶镇,硬是“无中生有”地做出一个产业集群。
这一切的开始,源于一张神秘“配方”。
年,与人合办“大理石拼花厂”的燕矶镇马山村人张中明,发现砂轮锯片切割大理石效果不好,因此三访上海拉丝磨厂,获得金刚石刀具配方和生产工艺。又北上北京人工晶体研究所,拿到一份实验资料。之后经过不断试验,终于形成金刚石刀具的独门“配方”。
从此,在张中明的带动下,金刚石刀具产业在燕矶镇蓬勃发展,高峰时,占领了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市场。
由于石材加工厂多分布在大山深处,销售人员将刀具打包背在肩上,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县里后,再坐摩托车、拖拉机,一般晚上才能到,只能借宿村民家。
两代燕矶人筚路蓝缕、持续拼搏,打造出金刚石刀具的品牌。
那时,燕矶口音就是品质保证。行业内有句话:凡有石材加工的地方,就有鄂州金刚石工具。
燕矶人还到全国各地投资办厂,并在广东、福建、山东等地形成了多个“燕矶刀具镇”。
在“万元户”都少见的当时,燕矶人最早住上小洋楼,开上小轿车,到县城购物不看价格,举家去外地旅游过年。
这就是八百农民乘飞机做生意的背景。
擦亮“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
“一张配方带动一个镇经济”的神话早已远去。
要撑起一个产业集群,擦亮“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品牌,有很多路要走。
经过39年发展,鄂州市目前登记注册的金刚石工具企业有余家,鄂州籍人士在全国各地开办的金刚石工具企业有余家,从业人员达到00人。
在全国创造了三个第一:大理石锯片全国市场占有率90%以上,全国第一;中型花岗石锯片市场占有率80%以上,全国第一;金刚石磨轮市场占有率60%以上,全国第一。
“现在这个行业的门槛一点都不低,6个月不在行业,就会被淘汰。”鄂州市金刚石工具行业协会会长龙其准说。他创办的湖北昌利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已连续四次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这也得到协会秘书长、鄂州市仁毅居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严陶的佐证:“一个新产品火不到两个月,马上会被同行超过。金刚石工具制造是一门实践科学,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需要不断试验”。
在这样的竞争下,国内金刚石工具行业普遍认为,鄂州人把配方技术研发到了极致水平。
6年11月,燕矶镇金刚石工具产业被列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从此进入产业集群发展阶段。
金刚石刀具检测检验中心、金刚石生产力促进中心纷纷成立。鄂州逐步完成原材料、工具生产、设备供应与维修一整条产业链的布局。
龙其准认为,鄂州发展金刚石工具行业有两大优势:
一是产业链完整,为行业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条件,为改进技术和工艺提供了便利。
二是有成规模的熟练工人。“2万余名产业工人是鄂州金刚石刀具行业的保障,这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龙其准说。
所以,虽然很多企业在外地,但鄂州仍然是行业信息交流的中心。
“亩产论英雄”倒逼转型升级
鄂州花湖机场的落地,给燕矶镇带来全新的机遇,在产业规划上,更注重发展高端制造、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临空偏好型产业。
而金刚石刀具行业利润薄,税收贡献并不突出。因历史原因,“村村点火、家家冒烟”,很多“小作坊”因环保、安全隐患逐年增多而被关停。
在当前“亩产论英雄”的导向下,倒逼金刚石工具企业升级改造、做精做强。
经过近四十年积淀,大浪淘沙,鄂州现有的金刚石工具企业都比较有实力,注重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换代升级,也敢于投入大笔资金购买先进设备,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
目前,行业拥有创新中心1家、湖北高新技术企业5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余项。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为金刚石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企业家们多从一台热压机做起,手提肩扛,既当老板,又当工人,既是技术员,又是销售员,到现在带动一方经济、致富千家万户,为征迁农民提供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
“只要在硬度上,金刚石没有出现替代品,我们的行业就能持续发展。”龙其准说。
据介绍,在建筑原材料价格高企的当下,行业内今年有20多家企业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总计20亿元。这就是鄂州金刚石工具行业的韧劲和生命力。
如同当年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用手摇拨浪鼓叩开开放之门的浙江人,以燕矶为代表的鄂州人,敢闯敢拼、视野广阔,必定能抓住新一轮机遇,迎来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