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盘点国外80后生活日本80后不想出人头地xaes0hom [复制链接]

1#

盘点国外80后生活:日本80后不想出人头地


原标题:国外80后:怎么想,怎么活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纸媒加速衰落。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读了四年新闻专业的陈晨,毕业后要找到一份文字的工作实在太难了。经过无数次碰壁,她最终在洛杉矶当地的一家电视台找到了工作,既要扛机器拍摄,又要赶稿,编片子,但月薪不到3000美元(约合18000元人民币)。交完房租、水电费、煤气费 陈晨几乎成了 月光族 。南加州大学的学费大约为一年5万美元(约合30万元人民币),毕业后,陈晨很感慨: 花了那么多学费,什么时候才能挣回来啊! 陈晨的生活是当今美国80后一代的缩影 有学历、有压力、月光。而在其他国家,80后的生活又各有各的特点。美国:生活比父辈艰难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这句话,如今用来形容美国80后的生活同样恰如其分。美国80后接受教育的比例远远高于他们的父辈,但他们的生活却比父辈艰难。根据数据,美国大学生贷款总额在2012年已突破10000亿美元,毕业的时候,平均每个学生背负着27000美元的债务。背负贷款,毕业即待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美国的失业人群中,18到34岁的年轻人占了45%,人数多达560万。还有470万年轻人被迫干着兼职或自由职业。莫娜在大学里学习的是药学,毕业后曾找到一份在药房配药的工作。然而,清苦的药房工作让她感觉了无生趣,于是不到一年就辞了工作。辞职后,凭借精通中英文双语的优势,莫娜在一家华文电视台做起了兼职,每月总能有1000美元的收入。不工作时,她就和还在读书的男友出门旅游。虽然有个兼职工作,但终不是长久之计,一个月有半个月赋闲在家,莫娜心里也不是滋味。于是,毕业5年后,莫娜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读书,攻读南加州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我本科学的和医药相关,做学习了和人打交道,所以研究生我选了公共管理,等以后毕业,如果能在*府部门找个医药管理的岗位,就算工资少点,至少也会稳定,那我就满意了。 莫娜说。莫娜的家境还算殷实,能够让她多啃几年老。然而,还有不少80后,尤其是移民,仍然在报酬不算丰厚的工作岗位上,再辛苦也得坚持。当然,美国的80后也不乏成功者。圣何塞市富人区的一条街道上,深宅大院树墙重重。在一户人家车道的尽头,一间车库被改成了一室一厅,里面租住着一个年轻的80后华裔女CEO。而就在同一条街上,她的员工却住在自家的别墅中。这名CEO是被美国权威企业杂志评为 全球十大最有创意消费电子公司 的LARK(百灵鸟)公司的创始人胡念君。1985年,胡念君出生于洛杉矶一个并不富裕的中产家庭,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来自中国台湾。胡念君5岁时通过了智商150的测试,随后进入洛杉矶市唯一一所公立高智商小学,17岁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25岁时推出了一款引发业内轰动的睡眠感应器,26岁时被评为全美妇女最优秀企业家,27岁时创办的公司入围 全球十大最有创意消费电子公司 ,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接见 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胡念君曾获得一份薪酬丰厚的工作,但她一直梦想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开发既实用又创新的产品。工作两年之后,她决定前往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在此期间,胡念君终于找到了一个实现梦想的窗口 人体睡眠。2009年,她放弃了学业,回到硅谷拉上几个朋友创办了LARK公司。不到1年,她的团队就开发出了一款配合iPhone使用的睡眠感应器。系列产品在苹果专卖店倍受欢迎,这也是苹果专卖店中首次出现华裔发明的高科技产品。2012年,LARK的新产品还被评为最有创意产品。回想起创业的时光,胡念君很感慨, 一天就睡几个钟头,但很充实。 如今,早上拉着行李端着咖啡坐飞机去谈生意,下午回到公司和团队研究产品,深夜挑灯加班,胡念君仍过着忙碌的生活。偶尔闲下来的周末,她会去游泳、做瑜伽,或者在家里弹钢琴、拉小提琴放松。她的父亲对《环球》杂志说,现在女儿为了事业每天高强度奋斗,虽然连和自己视频通话的时间都没有,但每天都会发一封邮件,写下简短的让父母保重的问候。日本:不想出人头地近期,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发布了一份有趣的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约2000名日本高中生中,有高达53.8%的人表示 不想 或 不太想 将来出人头地。对于 出人头地 ,有69.5%的日本学生认为 责任会变得更重 ,而认为 可以发挥自身能力 和 受人尊敬 的学生仅分别占37.6%和29.6%。由此看来,在大多数日本高中生眼里,出人头地似乎并不是件好事。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的金子元久教授将日本高中生的这种特点称为 草食性 与其他国家更加积极进取的 肉食性 学生相比,日本学生更倾向于安于现状。其实,在日本,现已大学毕业的80后一代也有着 草食性 特点。大塚今年28岁,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大型企业的研究部门担任技术员,工作地点距离大阪70多公里,是典型的日本农村地带。日本的许多公司都对正式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这也是大塚当初选择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大塚每月20万日元(约合12000元人民币)出头的工资,会被扣掉两成用来支付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养老金和所得税。而房租、伙食费和交通费等生活成本又要占去剩下的一多半。和同事、朋友出去喝酒大家采取AA制,每次的花销在3000~5000日元(约合两三百元人民币),如果去的次数多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以后买车,大塚会存一部分钱,最后算下来,他每月留给自己可自由支配的额度在2万~3万日元(约合1200~1900元人民币)。大塚从来没有考虑过跳槽,他觉得现在工作非常难找,日本企业的薪水都差不多,跳槽之后的收入不一定就比现在高,而且,换工作有风险,搬家、与朋友们告别等都需要大笔的费用。在现在的公司里继续工作,每年工资都能有一定的涨幅,这样就可以了。大塚说,公司也有一些诸如去大阪和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不过大城市生活成本太高,还是在乡下更省钱。他还说,自己喜欢在家看电视、打游戏,住在哪里都差不多,如果真的需要去大阪,坐电车只需一个小时,很方便。有人认为,日本的80后之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显现出 草食性 ,与近二十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有关,这导致日本人对于风险非常谨慎,如果必须冒风险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他们宁愿少赚一点。这些 草食性 员工满足于过自己的小日子,却让希望拓展国际业务的日本公司有些棘手。于是,现在不少日本新锐IT公司加大了招聘在日外国留学生的力度。招收留学生的日本公司表示,想要发展国际业务就需要派出员工驻外,但许多年轻的雇员宁可损失薪水和晋升机会也不愿意到国外生活,相比之下,留学生本来就是一批比较具有国际视野的人,他们愿意到国外工作,这也正好是公司的需要。目前,日本大企业对于招聘外国学生的期望度持续升温。员工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日本大企业中,已有接近三成在考虑直接从海外招聘外国学生。德国:不再独立、叛逆、我行我素德国的80后已没有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叛逆青年 的狂躁与激情,他们表现出的是冷静、适应现实、回归传统和守护家庭等特点。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教授克劳斯 胡雷尔曼是德国研究青年问题的知名学者,并领导着一个名为 贝壳青年 的研究团队。他认为,随着德国社会日趋稳定和成熟,青年人面临着教育和就业方面更高的要求和个人素质上更大的挑战,青年人要成功地为自己规划未来和准确定位,压力是非常大的。而德国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大量的外来移民涌入,也增加了德国青年人的社会竞争压力。 贝壳青年 新近出炉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德国年轻人中,有69%的人担心自己失业或者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青年人在职场上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出于性格上的谨慎以及对前景的悲观预期,更多的青年人选择留在学校里继续接受教育,由于读书很难使自己摆脱经济上的依赖性,也就有更多的青年人选择守候在父母身边。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颠覆了以往德国年轻人留给人们的独立、叛逆、我行我素的印象。当代德国青年已经很少有从前那种要改变社会的想法,他们只是脚踏实地地努力让自己去更好地面对与个人前途和机遇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当理想主义色彩在当代德国青年身上几乎消褪殆尽时,他们发现,回归现实时更需要家庭和父母的陪伴。在德国,有10%到15%的青年人感到自己承受着 非常巨大 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可能带来精神上的困惑和 病态 ,而一些别有用心的极右*治势力,则正在利用这部分青年人的不良情绪,诱导他们加入极右翼新纳粹组织。德国主流*治家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官方开始组织更多的青年人论坛等活动,让这一部分青年人参与到公开的民主论坛中来,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以消除他们与主流社会的隔阂。在当前德国社会日趋老龄化的背景下,青年人对长辈曾经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成就、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其家庭价值观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极大尊重,然而自身却在面对社会、挑起学习与工作大梁和独立承担家庭责任等方面显得勇气不足。俄罗斯:怀念苏联1991年12月,苏联在走过69年历程后宣告解体,这一震动世界的重大事件对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经济社会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阵痛期,进入新世纪后*治经济形势才渐渐趋稳,人民生活水平才不断提高。而这些变化,已给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俄罗斯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德米特里 科马罗夫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硕士生,在他看来,大多数的俄罗斯80后怀念苏联,喜欢看苏联电影,这一代人有些悲观和愤世嫉俗,尽管他们不认为自己是 被抛弃的一代 ,但是与90后相比,他们对未来缺乏信心。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进行的私有化也给俄罗斯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段时期,部分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暴富,人们对*府不够信任,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整个社会不够和谐。俄罗斯的80后曾亲身感受到那段时期的社会氛围,这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