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看好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05531.html钢筋、水泥、砂石、砖块等建材备好了,小弟准备在老房的位置建新房。拆除旧房的时候,在老屋楼上的一个角落处,我发现了一盏钢管加工而成的电石灯。它,曾经陪伴着我家,渡过了一个个黑夜,也见证了小山村数十年的发展变化。
我的家乡,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山寨,仍然没有用上电灯照明。白天,村民们总是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晚上,山寨一片漆黑。偶尔有几户人家的窗口,透出了昏暗的煤油灯或菜油灯灯光。远远望去,犹如几只飞累了的萤火虫,停在草尖或枝条上,屁股上发出一束亮光,给夜幕下的山寨增添了一丝生的气息。有月光的晚上,孩子们互相追逐嬉戏,大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集在院坝里,围着一个砂罐茶壶,沐浴着如水的月光,男人们抽着呛人的叶子烟,女人们怀抱着孩子。大家谈论着家长里短,交流着季节农事,介绍各自外出的见闻。高兴的时候,爆发出阵阵欢笑声。
山村人家,条件好的,用的是马灯;条件差的,找来一个废弃的墨水瓶,在盖子上钻个小孔,从破旧的棉被或棉衣里,抽出一小团棉花,搓成一根细绳,一头穿出瓶盖,一头浸泡在墨水瓶里的煤油中,点燃瓶盖上的绳头,就是一盏煤油灯。平时,除了吃晚饭或有客人到来,才用四角钱一斤的煤油作燃料照明。其他时间,都是摸黑过日子。
和其他人家一样,我家用来照明的,也是煤油灯。为节约煤油,灯芯燃烧的地方,都留得非常短,只冒出瓶盖一点点。如豆的灯焰,不停地跳动,狭窄的房间里,十分昏暗。
我上小学时,每天晚上,都要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和写作业。因此,每个星期天,父亲都要拎着一个空酒瓶,往返50多里山路,到县城打一斤煤油来点灯。有时去晚了,父亲还是拎着那个空瓶子转回家。
有一年春末夏初,父亲的一个朋友,给我家送来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一个用钢管加工成的电石灯,还有几坨两三斤重的电石。父亲找来一个土坛子,把电石放进去,用塑料纸盖好坛口,再用胶筋扎紧,以防电石被氧化。电石灯很普通,也是那时很流行的款式。是一截三四寸粗、六七寸长的钢管加工而成。底部,有个座子。座子和钢管之间,靠螺纹连接。顶部中间,焊接着一根筷子头般粗细的铜管,末梢部位,经过细细敲打,有些弯曲,形成一个尖嘴。尖嘴处,只留下一个比绣花针还细的小孔。
晚上照明时,只要拧开底座,往钢管里放进几坨敲碎的电石,稍稍拧紧,再放进一个装有水的罐子里,或者大碗里。水从螺纹处慢慢渗进去,淋湿电石,就产生了电石气。电石气气压升高后,从钢管顶部的铜管里喷出,点燃尖嘴处的气体,马上亮了起来,发出了蓝白相间而又非常刺眼的光束,比瓦的电灯泡还要亮。
后来,邻村和周围团转的村寨,先后发生了多起电石灯爆炸伤人致死的事故。原来,钢管加工成的电石灯,一旦对错了螺丝口,盖子拧紧了,进水量大的时候,电石气压会在短时间内增大。紧急情况下,打不开底盖,排不出电石气,气压超过了钢管的承受能力,就容易发生爆炸。
一天,父亲找来了一个空油漆盒,用针在底部扎了个很细的孔,装进电石,盖上盖子,倒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土巴碗里,就成了一盏电石灯。往小孔处点火,一束雪亮的光,立即驱散了屋子里的黑暗。
当时,我觉得父亲太怪了,现成的电石灯放着不用,偏要做一盏“土电石灯”。不过,听了父亲的介绍,我才恍然大悟。进水量大的时候,“土电石灯”内的电石气压,就会冲开泡在水里的盖子,电石气散尽,灯焰立即熄灭,不会爆炸。父亲制作而成的,是一盏绝对安全又不会存在丝毫事故隐患的电石灯。我觉得,父亲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发明家”。
“土电石灯”代替了时尚的电石灯。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就把电石灯放在小方桌的中间。兄妹三人,各坐一方。读书、写字、做练习题。父亲则坐在一旁,监督我们,同时,当辅导老师。有时候,放电石灯的碗里,突然冒起了气泡,并发出了“扑突扑突”的声音,灯焰一下子串起了三四寸高,照得屋里如同白昼一般。小弟害怕爆炸,叫着喊着,赶快躲开。我却停下手中的笔,若无其事地等电石灯熄灭。之后,父亲擦亮了火柴。我拿起电石灯,从水里捞出盖子。盖好后,重新放进水里,再重新点亮电石灯。
家乡附近,有一家化工厂,生产和销售的工业品之一,就是电石。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每逢星期六或星期天,就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往返30多里山路,到化工厂电石车间的倒灰场去拣电石。作为废料,干电石灰里是不会有大坨的电石的。夹在灰里的电石,差不多都是拇子般大小,偶尔遇到坨把有拳头大的,但是,数量少得可怜。一天里,最多能拣到三四斤,够用一段时间了。
父亲做的电石灯,每天夜里,都会给我们带来光明。正是在那盏“土电石灯”的陪伴下,我一天天长大。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县师范学校。后来,我成了一名山村小学教师。那时,家乡早已架通了电线,乡亲们彻底告别了没有电灯照明的历史。
如今,山村人家,不仅用上了高效明亮的节能灯,电视机、电冰箱,以及电饭锅、电磁炉等清洁能源厨具、炊具,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太阳能路灯落户山村。昔日不通电的家乡,夜间早已灯火通明了。
文/耀家昌
文字编辑/赵相康
视觉/实习生龚拉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