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什么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上慈母情深仿写3个方法加例文讲解, [复制链接]

1#

不会描写人物,或者写出的人物千篇一律,该怎么办?

用心读过作家梁晓声《慈母情深》的同学,一定对其中的“母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这篇文章,能把一位勤劳善良、深明事理的母亲写得深入人心呢?

果爸帮你总结了以下3点刻画人物的手法:

第一,“环境+感受”写出人物的工作状态;

“空间非常低矮”、“不到二百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这些描写向我们呈现了母亲工作的环境,拥挤、压抑、闷热。

文中“我”的感受是“犹如身在蒸笼”,你想想,母亲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拼命干活,说明什么?

第二,描写旁人,形成对比,写出母亲明事理;

当“我”向母亲讨要一元五角钱用以买书的时候,旁边的一位妇女很不以为然,觉得这是看闲书、浪费钱。但母亲表达了完全不一样的想法,对我十分支持。

这难道不是明事理的表现吗?

第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刻画母亲争分夺秒的劳动情形,反映出勤劳品质的美好品性。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你看,这一组动作描写,马上让我们感受到母亲一分一秒都不愿意浪费。你能说她不勤劳质朴吗?

下面,果爸试着用以上三个方法,描写一个特定场合的人物。

屋里的灯还亮着。已经十一点了。一直都劝我早睡早起的爸爸,怎么还没睡呢?我轻悄悄地摸过去,到了房门口,我推开一条门缝。雪亮的台灯,将爸爸的背影投在地上,仿佛一座峻峭的山峰,一动不动。桌上一堆工具书,堆得老高。爸爸丝毫没有发觉我躲在门外。真专心呀!恐怕小偷来了又走,他也未必会察觉吧。

妈妈已经睡下。隐约能听到她轻柔的鼾声,一起,一落,显得爸爸的书房更安静了。过了九点半,爸爸就会拍拍我的肩膀:“小哲,该睡觉了。休息好,才能学习好。”可现在,爸爸自己却在熬夜加班。

想到这里,我有点不服气:“爸爸,你怎么深夜不睡呢?你不是挺赞成早睡早起的吗?”

爸爸转过头,手里的尺子和笔却没有放下。地上的影子变成一只可爱的长颈鹿。看到是我,笑了:“小哲,你先睡,爸爸忙完手里的活,就去睡。”

说完,爸爸又转过去,低下头,背影又成了俊俏的山峰。手中的笔又在纸上刷刷刷地走动起来。我轻轻带上门,屋里马上恢复了安静,好像我本来就没出现过,爸爸也没有停下来和我说过一句话。

躺在床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你发现了吗?仿写爸爸深夜工作的情景,是不是也能让你印象深刻呢?先描写爸爸深夜未眠,继续工作的环境,突出一个安静,似乎小偷来了又走都不会被察觉。

其次,做了两次比较。一次,与妈妈的熟睡形成比较,突显爸爸加班工作,夜已深;另一次,与爸爸劝说我“早睡早起”形成比较,突出爸爸对自己十分严苛。

重点来了!爸爸转过头,又回过头,一连串的动作和地上影子的变化,写出了爸爸温柔却十分坚定的态度。

最后,“我的感受”,是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打破爸爸工作时的专心,让我们对这位父亲心生敬佩。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赶紧去试试吧。

喜欢果爸的分享,就点个赞吧。

也希望你能转发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祝你进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