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最难搞定的,还是作文。
行云流水,一挥而就的时候总是少;面对稿纸,咬着笔头,绞尽脑汁才写出来,则比较常见;……不写作文母慈子孝,一写作文鸡飞狗跳,也是有听说过的。
在网上游弋,通过发布文章和上传网课传播语文知识四年来,经常倾听网友们的故事,也经常解答如何写好作文的问题。
以往初高中语文,讲得比较多,今天来说说小学的语文学习以及作文的问题。
现状与愿景
面对很重要的作文,一度大家都挺伤脑筋的。
孩子要解决的问题:提笔面对稿纸,不仅仅是完成字数,还要精彩。确实像有读者留言,不少孩子,连字数都完成不了,你让他写得精彩更是空中楼阁。
有时老师这边也不轻松:学生的作文,明知道写得不够好,却不知怎么去指导修改,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具体操作,往往难以落实。
多年以来存在的这些状况,如今逐渐在往好的地方发展。但我们更应再努力些,顺应当下双减潮流,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特别是作文教学的效果。在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让孩子写作能力真正提升。
事情做扎实,解决有希望。
尽管做了多年老师,之前没有教过小学生,也就不大敢写。自家孩子还算成功的语文学习经验,这两年也在文章中略略讲过。大致就是机械记忆较强的童年,哄着骗着,循序渐进,背了许多经典,特别是拿下了《孟子》,所以上学后对语文学习的动力,还有成绩一直就不用操心。
这种看着很笨的做法,其实是学好语文的捷径。也曾和周围的朋友同事分享过怎么学好语文,我的这些想法,往往也被肯定,但是大家听了往往会说,语文学习啊,天分更有用。
其实学好语文,必要前提恰恰是扎实:该背下来,扎扎实实背下来;该写得出来的,要经常动笔保持手感。
很多孩子语文学得很勤奋。但有时候,这种勤奋只是表面的现象。何出此言?
譬如吧:很多孩子古文或者古诗背得很溜,你问他这段古诗文讲什么?要和他探讨一些深入的内容,他却往往“王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就是说不知道。这样的背诵,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从这里面能看到,孩子看着完成了这一步,好像把这段内容拿下了,但到此为止,开始止步不前!
这看起来表面的扎实,其实是家长老师背后的不扎实,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别的科目,我们都要以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为警戒。
真正的扎实做事,勤勤恳恳,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主流,也应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有体现。
教小学生的一些体会:
之前说过不太敢写小学语文怎么教、如何学,现在又为什么想写了?主要是因为有了一些体会,有了体会,就自然会有感而发。
近来几期视频中提到过的,亲戚家的那个10岁的读5年级男孩,由我来帮助各科学习,已经快俩月了,这期间确实有了不少感想,其中就有小学如何学语文方面的。
要是单就学习阶段来说。这样的一个阶段,写作首先离不开模仿。重在积累,要记牢同时也要理解。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也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兴趣?孩子们都爱听故事,适当的课本之外的拓展,是必须的。
以种种方法帮助孩子夯实基础,同时保持学习的兴趣,方能谈到再进一步的创造、创新。
这一过程啊,就仿佛牙牙学语的婴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当孩子学说话的时候,我们总是耐心的引逗,不厌其烦地教。
可是孩子长大了,学习语文的时候,我们却有许多的不耐烦,许多的直接宣布答案的敷衍和糊弄。
当然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比如说课业的紧张,班级人数之多,班级管理的琐碎,往往会耗掉老师的不少精力,有时语文教学难免有敷衍的时候。
单就知识的序列来说,从一个字,到几个词、几个短语,再最后到写出句子,写出段落。这是一个由模仿走向独立创作的过程。
那问题怎么解决?抛开种种琐碎,当然要抓住根本!
啥是根本呢?课文的根本,注重方法,巧妙引导,训练扎实到位,必会化繁为简,由难变易。
抓住单元要素,围绕单元主题,训练语文能力
这位五年级男孩所使用的课本是部编本。教材的特点是主线分明,一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学习目标清晰,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会出现在导读部分。
课本也非常重视学用结合,衔接过渡环节清晰,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从课文到语文园地,再到作文,各个部分过渡自然有机结合。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和初中的训练序列很像,让人觉得很容易上手。
各位家长一定也会注意到,或者在一些辅导资料上也能发现更明显的特点,就是单元主题很丰富,有人与自然的、有亲情友情的、有爱国情怀……
要说具体的例子,比如五年级上册,这课本第六单元以“舐子情深”为主题,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呢,是以通过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体会表达人物情感主线。
这单元的课业中,活泼好动的小晚辈,央求我帮他写作文。为了写好这篇作文,我确实看了课本。为的是明确编者意图,好立足课本深挖教材,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具体就是将课文的方法运用到作文里。
让孩子明确单元的语文要素,自己一定要清楚。这个时候就不能拿“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来搪塞了。各位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语文学科一定要注意这些。不然等到了初中的时候,基础太薄是不成的。
例子1:《慈母情深》教学的设想
和我一起学习的小男孩很聪明,对于课堂上老师的一些讲解,记得还是不错的。我没有执教过的具体的课程,也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我仍然愿意和大家分享,讲一讲一些教学的设想。
比如《慈母情深》。
这一课很重要的是品析场景的描写。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手段,如赏析找重点的词等,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场景。
具体一点说呢,像墙壁啦、灯泡啊、缝纫机啊、人包括空气等,这都是场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捕捉要素的能力。将来我们上初中上高中,这都是阅读所需要的特别基本的能力。
找到了要素,再去研究如何能抓住关键场景,刻画环境特点。更进一步的问题是,环境如何为人物性格的展现做铺垫。然后就会发现,数量词的鲜明对比、运用比喻等一些修辞手法,就把母亲工作的恶劣环境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了。
一篇好文章当然要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在教这位小朋友的过程当中,问他能不能理解母亲和我的心情。他说能理解,但是不太确定。于是我又给他分析了几个细节,并且讲述了他可能听到的他熟悉的长辈一些故事的细节。
这算是课外的引申吧,大人觉得平淡无奇的故事,对孩子来说,总是新鲜的,最主要的是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很可能会出现在他初中的作文里。要是他将来写作文的话,一定是有素材的。文章的素材就是这样被置入到孩子的心理,省得他到时候各处去寻找。教育是要有一定前瞻性的。
例子2:《父爱之舟》《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如何学?
这一单元还有其他文章。
如第二篇《父爱之舟》,以及略读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在辅导的过程当中,我的做法依然是继续抓场景描写片段和细节描写片段,在《慈母情深》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运用,要保持训练主线不偏离。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我们要用好这样的惯性。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迁移。
比如说慈母情深中的场景描写,我们已经领会了。那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写一次体育运动。一节体育课一次比赛都可以,只要我们注意到,要抓住场景。比如说,天气呀,运动器材呀,人的表情啊,这都是场景构成的要素。
我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场景呢?是为了表现人的精神!当然,如果从知识的传授能力训练上来说,我们练习场景描写就是为了掌握场景描写,这就一点也没意思了。
要更进一步去想到我们所使用的这些方法,我们学习这些方法就是为了记录生活,表达我们的思想。
总结:训练方法是为了表现内容。
这不就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吗?
扎扎实实围绕单元主题,一个单元又一个单元学下去,抓住学习要素进行训练,用方法和手段去表现内容,就算是抓住了语文的根子。
更多阅读:
中小学生作文指导,如何写活小动物?
中小学语文,提升作文力,根子在学会用心体察日常生活
中考语文真题,高分范文《瞄准自己的靶心》赏析
中考语文真题,精读高分作文,领悟写作技巧《播种》